
cpa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稳定,分为两个阶段:
1.专业阶段(6门核心科目)
《会计》:考试基石科目,内容涵盖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难点;
《审计》:实务性强,重点考察审计流程与职业判断;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密集型科目,涉及大量公式模型;
《税法》:政策导向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考核重点;
《经济法》:法条记忆型,公司法、证券法占比较大;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为主,侧重战略思维培养。
2.综合阶段(1门实务整合)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
试卷一融合会计、审计、税法知识;
试卷二整合财管、战略、经济法内容。
二、cpa科目如何科学搭配备考?
cpa合理的科目组合能显著提升备考效率,推荐以下方案:
1.新手入门组合
"会计+税法":两科关联度达65%,企业所得税知识点交叉;
"经济法+战略":记忆型科目组合,适合时间碎片化学习;
建议备考时长:会计350小时,税法200小时。
2.进阶提升组合
"会计+审计+税法":构成完整审计知识链;
"财管+战略":企业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知识互补;
适合人群:有财务基础或全职备考者。
3.冲刺高分组合
第一年:"会计+审计+财管"攻克三大难点;
第二年:"税法+经济法+战略"集中记忆;
风险提示:需确保每日4小时以上学习时间。
备考建议:
优先选择关联科目组合,形成知识体系;
避免同类型科目扎堆(如审计+战略双记忆型);
关注考纲变化,特别是《经济法》证券法修订;
合理利用5年有效期,建议前三年通过4门科目;
综合阶段备考要注重跨科目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