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注协最新数据,零基础考生通过全部6科的平均学习时长为800-1000小时,若每天投入3小时,理论上最快需22个月完成,实际备考中因知识点遗忘、复习周期拉长等因素,多数考生需2-3年才能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对于在职考生而言,日均学习时间仅为1.5-3小时,建议将备考周期延长至3-4年,避免因时间不足导致成绩过期。
零基础考生需优先攻克《会计》这一核心科目,其知识体系贯穿其他科目,建议首年主攻《会计》+《税法》+《经济法》。
《会计》需投入300-350小时,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难点;《税法》与《经济法》分别需200-250小时,侧重记忆与案例分析;第二年可挑战《审计》+《财管》+《战略》,其中《审计》需250-300小时,《财管》公式推导需200-250小时,《战略》框架梳理约150小时。
分阶段备考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通过科目关联性提升学习效率,例如《会计》与《税法》的税会差异分析、《财管》与《战略》的风险管理联动。
二、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三招助你弯道超车
在职考生可利用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强化学习:
移动学习法:通过高顿APP刷《经济法》选择题、《战略》思维导图,每天通勤30分钟可完成15道题;
音频浸润法:利用喜马拉雅等平台收听《会计》分录逻辑、《审计》案例解析音频,潜移默化巩固知识点;
场景化记忆:将《税法》税率表制成卡片,午休时对照零食价格计算增值税,趣味记忆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