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多、难度差异大,合理分配时间是成功的一半。根据考试要求和考生经验,专业阶段各科建议学习时长如下:
1、《会计》:作为基础和核心科目,需投入450小时以上,重点攻克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难点。
2、《审计》:注重实践和逻辑思维,需350小时以上,强化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内容。
3、《财务成本管理》:公式繁杂、计算量大,建议350小时以上,熟练资本预算、成本分析等高频考点。
4、《税法》《经济法》:分别需250小时左右,侧重政策记忆及案例应用,
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性较强,需200小时以上,构建战略分析框架。
基础薄弱的考生可拉长周期,分2-3年备考;时间充裕者可选一年3科,注意搭配关联科目(如会计+税法)。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重点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专业阶段(6科)和综合阶段(1科),考查内容及形式如下:
1、专业阶段科目
《会计》:基础核心,覆盖会计准则、报表编制等,与其他科目关联度高。
《审计》:强调实务操作,需掌握审计流程及职业判断。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推导与计算并重,考核投资决策、成本控制能力,
《税法》《经济法》:侧重法律条文记忆与应用,关注政策更新。
《战略》:战略模型与案例分析结合,提升宏观思维。
2、综合阶段科目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考核跨科知识整合及实务应用能力。

注册会计师各科满分100分,专业阶段单科60分及格,成绩5年内有效,考试形式为闭卷机考,含单选、多选、计算及综合题。综合阶段两卷合计60分通过,需同年度通过两卷,无限期保留。
高顿CPA小编提醒:坚持“理解+实践+复盘”三步循环,定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早日拿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