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采用权益法还是成本法,主要取决于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影响力以及投资目的。

怎么判断权益法还是成本法

一、控制程度与影响力

成本法:

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情况,通常表现为持股50%以上(在某些情况下,如存在其他股东持股分散、投资企业具有实质性控制权等,即使持股低于50%也可能采用成本法)。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能够主导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权益法:

适用于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况,通常表现为持股20%至50%之间(具体比例可能因实际情况而异)。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虽然不能直接控制投资企业,但能够对其财务和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二、投资目的

成本法:

通常用于长期持有并期望通过投资企业的分红来获取收益的投资。

在这种投资目的下,投资企业更关注投资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

权益法:

通常用于期望通过投资企业的价值增长来获取收益的投资。

在这种投资目的下,投资企业更关注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三、会计处理与影响

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除非增加或减少投资)。

投资收益在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

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

投资收益根据投资企业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持股比例计算并确认。

成本法

基本原则:投资方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控制)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特殊情况:投资方为投资性主体且子公司不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的除外

账务处理

购入时:

基本原则:

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2.追回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具体处理: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对于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而言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持有期间:

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

基本原则:

1.投资方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

出现类似情况时,投资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后不允许转回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热点阅读推荐
以上就是【怎么判断权益法还是成本法】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想学习更多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知识,欢迎前往高顿教育官网频道,这里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级会计师的精品课程,练习更多免费题目,还能及时了解实时更新的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