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吉林大学是法学界天花板之一,其实吉林大学的实力远不止这些,所以每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不在少数。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检验学生备考复习的程度,每年整体试卷考察稳中有进,考察灵活。今天长春高顿考研网给各位小伙伴们准备了吉林大学2022年国际公法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解析,以供大家参考。
吉林大学2022年法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国际公法试题总体评价:
(1)题型上,国际公法连续三年都是两道15分的简答题,属于“副科”,分值占比较低。
(2)在考察内容上,今年的国际法真题体现出明显的"围绕中国”倾向,以中国为视角进入到国际法的视野中,这也体现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的,即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前进与发展服务,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把握“中国视角”。
1、简答我国宪法关于对外缔结权限的分配(15分)
(1)缔约权是指国际法主体依据其内部法对外缔结条约的具体权力或权限,主要涉及缔约权的范围和缔约权在有关国际法主体内部不同机关或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问题。
(2)在我国,在我国,条约和协定缔约权归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和国务院。
(3)具体权限分配:
根据我国《宪法》第6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根据我国《宪法》第8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根据我国《宪法》第8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相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国防、外交以外的特定领域享有缔约权,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依据宪法制定,也属于广义上宪法对于缔约权限的分配。
(4)《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了中国的缔约权、缔约名义、缔约步骤等缔约程序性事项。
2、简答我国对国际争端解决的态度及解决方式(15分)
(1)中国一贯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主张国家不分强弱大小,一律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各种分歧和争端。
(2)坚持协商与谈判作为首选解决方式。在中国政府看来,由当事方直接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是最简明有效的方法,而第三方介入的效果却常常难以把握。有时第三方介入能推动协商谈判的进程,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而在另一些场合,第三方的介入反而使得问题复杂化,甚至成为某些霸权国家插足和干涉的机会。总体上,中国愿意将协商与谈判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首选方法。在中国对外缔结的很多国际协定中,中国常会建议在争议解决条款中把协商谈判作为首先考虑的方法。在外交实践中,中国除了重视以协商谈判作为解决自己与别国的争端外,也常常会在参与处理国际热点问题时,建议相关争端方尽量通过协商谈判来化解矛盾。
(3)不排除法律方法或者准司法方法。中国整体上对于通过仲裁和法院诉讼来解决国际争端总体上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中国在参与多边条约时,通常会对争议解决条款做出保留,排除国际仲裁或者国际法院诉讼。但中国对于通过国际诉讼和国际仲裁解决争端的态度也有所松动:中国不排除仲裁和司法以及准司法机制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全面恢复了常设仲裁法院和国际法院的活动。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法律性较强、不涉及重大主权的权益的争端上,中国同意载入仲裁或司法解决条款,不再予以保留;加入WTO后,接受了包括专家组、上诉组织和仲裁在内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于涉及领土归属、国家尊严以及重大国家利益的争端,中国仍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