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四川农业大学2026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招生《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课考研大纲已经发布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具体调整了哪些科目吧~
四川农大2026年新增考研专业课大纲
  【考试性质】《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为0703化学、0856材料与化工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利于学院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考查目标】专业课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无机化学约55%、分析化学约45%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与分析题等
  【考查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化学平衡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基础知识
  (1)考试内容:气体、液体和溶液。
  (2)考试要求:1.掌握气体状态方程。2.理解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3.了解气体扩散定律。4.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6.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凝结(聚沉)。
  7.高分子溶液及表面活性物质的特点及应用。8.乳浊液的类型。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1)考试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2)考试要求:1.了解状态函数的特点。2.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3.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等压反应热与焓变、等容反应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4.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标准反应热、化学反应的标准熵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5.掌握化学反应的△rHm、△rSm、△rGm、△r Gm的计算。6.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7.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考试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及移动。
  (2)考试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掌握化学实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5.掌握△rGm与K的关系及应用。
  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7.掌握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8.掌握反应速率理论,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9.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和标准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物质结构
  (1)考试内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
  (2)考试要求: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3.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5.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6.掌握等性s-p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轨道夹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及常见分子(H2O、NH3等)。7.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
  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
  (1)考试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
  (2)考试要求:1.掌握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3.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的相关概念和计算。4.置信区间的计算及可疑数据的取舍。5.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6.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分析的分类、基准物质的条件,滴定度的概念、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
  (1)考试内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缓冲溶液。
  (2)考试要求:1.掌握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3.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4.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七、酸碱滴定法
  (1)考试内容: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终点误差的计算。
  (2)考试要求: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常用指示剂。2.掌握一元弱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3.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直接滴定、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及指示剂的选择。4.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5.掌握酸碱滴定法的有关计算。6.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
  八、沉淀溶解平衡
  (1)考试内容: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
  (2)考试要求: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2.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3.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掌握由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5.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6.掌握竞争平衡常
  数。
  九、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1)考试内容: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
  (2)考试要求:1.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ajans)法]滴定终点的确定。2.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过程与特点,沉淀的形成过程,晶形沉淀条件的选择,沉淀的净化。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十、配位化合物
  (1)考试内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
  (2)考试要求: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及命名。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和内轨型配合物(d2sp3、dsp2)的结构特征及性质,内轨型或者外轨型配合物的形成与中心离子的价电子构型、电荷数目和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强弱的关系。3.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4.了解螯合物的形成、结构特点及稳定性。
  十一、配位滴定法
  (1)考试内容:EDTA的性质、EDTA螯合物的特点、影响EDTA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2)考试要求:1.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2.掌握主反应和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EDTA的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共存离子效应、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配位化合物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3.掌握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4.掌握滴定曲线及跳跃范围的计算。5.影响跳跃范围的主要因素。6.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及特性。7.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8.掌握金属离子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据。9.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高酸度(最低pH)和酸效应曲线、最低酸度(最高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10.掌握混合离子选择性滴定可行性的判据。11.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和方法。12.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和原电池、原电池电动势和自由能变
  的关系、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考试要求: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2.掌握电极的种类、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3.了解标准氢电极并测定其他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4.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自由能变的关系。5.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6.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7.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十三、氧化还原滴定法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2)考试要求:1.掌握条件电极电势。2.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3.氧化还原滴定反应定量进行的条件。4.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特点、滴定曲线以及对滴定曲线的影响因素。5.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及分类。6.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7.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十四、吸光光度法
  (1)考试内容:吸光光度法概述、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2)考试要求:1.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了解物质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了解吸光光度法的特点。2.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应用。掌握摩尔吸光系数、吸收曲线、工作曲线。了解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3.了解显色反应的选择,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4.掌握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5.不同参比溶液的选择。6.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7.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单一组分(浓度太低时可采用标准加入法)、高含量组分(浓度高时可采用示差法)、多组分如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