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434名词解释考点之战略性贸易理论 !如果你报考国际商务硕士一般会考到名词解释,比如“战略性贸易理论 ”,这个某个学校的名词解释考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得到此分,详情来看高顿考研的整理,供参考!
国际商务名词解释考点:战略性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战略性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贸易政策是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在一些特殊产业中贸易参加者较少,短期内无法消除由于稀缺要素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政府通过某种战略性行为使得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方向运行。该理论以规模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竞争为分析基础,探讨了国家适度干预对一国产业和贸易发展的积极影响,对一国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来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出现于1970s-1980s,克鲁格曼、布兰德、斯宾塞等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在不完全竞争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含义为,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为政府保护和干预贸易提供了依据。之所以称之“战略”,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构成包括利润转移模型和外部经济模型两部分。
  三、外部经济理论是什么
  外部经济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和收益性外部经济。技术性外部经济指厂商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获得技术和知识;收益性外部经济是指厂商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集聚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包括获得便利而低价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技术工人、专业化服务等),两者都能使厂商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外部经济效应方面的战略性干预包括信贷政策、国内优惠税收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强烈的应用性,现实中,政府往往采取战略性的贸易政策,进而提高本国的竞争力。
  (1)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产业关联性极强,外部经济效益明显,一旦成为主导产业,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的鼓励,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争得更多的出口利润。
  (3)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垄断和规模收益的存在,贸易保护可以促使本国的进口竞争产业成为出口产业。
  以上就是【国际商务434名词解释考点:战略性贸易理论 】内容的全部介绍了,感兴趣的考生还可以来高顿考研频道逛逛!这里有各个多院校招生信息、专业排名、考研动态以供参考,学姐还准备了初试、复试、调剂阶段超多量的书籍、练习册、试卷、模板哦,都是考研考生需要的急需资料。
  (悄悄告诉大家点击下方图片就可以免费获得研考备考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