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文化建设在射阳地税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税收文化建设在射阳地税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射阳县地税局 作者: 日期:2013-02-04 字号[ 大 中 小 ] 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构筑新型税收文化体系是事关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我们射阳县地税局把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有机统一起来,在税收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税收文化力的开发 在拓宽税收文化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我们从税收文化的作用机理切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税收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以税收文化力的开发来推进税收工作的不断升级。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导向力 我们把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作为税收文化建设的重点,注重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c}*]税收实践。实际工作中,我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予以坚持,在发展规划上予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予以贯彻,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大家的价值观念、税收追求引导到依法履行税收职能,按照“求新、求实、求高、求精”的要求,全面提升税收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从税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组建十多年来,着力推进征管改革、信息化建设、税源精细化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基本实现了税收管理科学化,闯出了一条锐意创新之路,打造了射阳地税的崭新品牌,有力地推进了地税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发展。*9步,从1996年起,射阳县地税局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农村征管改革,实现了纳税申报、税款征缴、发票管理、征管资料、税务登记、干部人事、后勤物资等八个方面的集中管理。在内部废除专管员制度,实行分事项管理。在外部重点推行“三自”纳税申报制度。实现了税收征管方式由过去的“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第二步,征管和检查分离,实现重点稽查。将税务稽查职能从征收分局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稽查局,实行一级稽查,为打击涉税犯罪,净化执法环境提供了制度保证。第三步,组建信息网络,实现现代化征管。在前两个改革基础上,射阳局实施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全面推广使用江苏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和“江苏省地税稽查模块”的第三步改革,建成了地税征管网络系统,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向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征管方式的转变。2002年为切实解决税务部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又在全省税务系统中率先通过国家权威认证机构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开辟了强化税收征管的新途径。 (二)倡导税收文化建设,弘扬税收职业精神,增强凝聚力 射阳地税人在多年的税收实践中形成了“依法治税、优化服务;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射阳地税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要求,高度概括了税收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我们税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体现税务文化建设的税收职业精神主要包括:“依法、严格、公正、文明、服务”。多年来,我们把培育税收职业精神作为税收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从税收工作的具体项目,从税人员的言行举止着手,在实践中孕育,并不断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逐渐成为从税人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执法宗旨和品格风尚。通过培育税收职业精神,把从税人员的个体思想统一到组织意志上来,把从税人员的个体行为统一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通过弘扬税收职业精神,发挥其凝聚和向心效应,激励从税人员释放自身潜能、不断求实创新。 我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确立税收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加大税收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快税收文化基础建设,完善税收文化制度体系,引导价值取向,规范职业道德,使税收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税收任务年年超额完成,税收的社会信誉度逐年提高。自组建以来,我局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37个单位和部门的148项奖励,涵盖地税工作的全部范围。自1995年起,我局年年在全市地税系统综合考评中获得一等奖,连续八年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行业,连续十年被授予盐城市文明行业,连续十年荣获盐城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八次荣获射阳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2003年被国家税务总局表彰为“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标兵单位,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税务总局表彰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但目前,我们的工作差距还较大,税收机关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三)强化制度与道德建设,增强约束力 制度与道德作为税收行为的双重约束机制,一种是外在的刚性硬约束,一种则是内在柔性软约束。只有将两者配套实施,才能增强其约束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以德治税意识,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从税人员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激发爱国、爱党、爱岗、爱家的热情;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制度规范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税收业务流程管理、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人事党务和廉政建设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按章办事。双重约束机制的奏效,优化了税收执法行为。多年来,整个系统先进的人和事层出不穷,“条条有名气,块块有位置”——上至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下至地方党委政府,偌大的荣誉室各种奖状、锦旗和荣誉证书琳琅满目。 (四)塑造税收形象,增强辐射力 税收文化是税收总体形象的“全屏显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税收形象是税务系统与其他系统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中形成的效应,它反映着社会对税收组织的认可程度。诚然,各级税务机关肩负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税收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仅仅局限于履行职责、实现目标这个层面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强征与纳之间、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为此,我们一方面以税收文化塑造税收队伍、树立税收形象,首先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工程,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人才型”队伍,努力构筑依法治税平台,至目前有95%以上的税务人员获得了大专以上文凭,有79名同志获得了中、高级专业职称,实践证明,税收文化建设是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同时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在全系统开展了三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引进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及能级管理制度有效地激发了税务干部工作热情,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另一方面注重以税收文化来影响税收客体,并进而影响社会,增强文化辐射力。通过从税人员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格执法、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品质和作风,形成对系统外的发散辐射,进而营造全社会理解税收、关心税收、支持税收的良好氛围。为税收文化力的开发,释放巨大的能量。 二、税收文化新理念的确立 税收文化建设是税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确立税收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在代表先进文化和实现税收永续发展这个坐标系中构筑中国特色的税收文化。 (一)治文与治税并重的理念 税收文化源于税收实践,又超越税收实践。一方面,税收实践孕育了税收文化,税收文化随税收实践的产生而形成,随税收实践的发展而成熟,随税收实践的深化而完善。税收环境的变化,必将引发税收管理目标、税收征管内容、税收征管方式的变化,进而催生新型税收文化。就税收管理目标来说,税收管理目标由偏重于真实性、合法性、逐步转向以效益性为主,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兼顾;由偏重于经济效益逐步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必然在价值观、发展观层面上重塑税收思想;就税收征管内容来说,由重实物、有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并重,必然在制度层面影响税收观念;就税收征管方式而言,制度基础税收、风险导向税收代替帐项基础税收,计算机税收、网络税收代替手工方式税收,必然在物质层面革新税收技术。另一方面,税收文化推动着税收实践不断深入。税收文化倡导了从税人的高尚价值观、人生观、培育了新时代的税收职业精神,[*{c}*]从税人员按照共同的目标朝向凝心聚力、不懈追求;税收文化构筑了税收职业道德,造就了复合型税收人才,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治文与治税并重的理念,以税收实践与税收文化的良性互动,谋求税收事业的永续发展。 (二)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 我国税收从萌芽到独立存在,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税收文明成果。同时也正是在文化无数次重复的传承与创新中,一步一步推进税收事业发展。在构筑中国特色的税收文化中,我们不仅仅是传统税收文化的当代传人,更是新型税收文化的拓荒者,必须确立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古为今用”的目的出发,在传统税收文化中披沙拣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继承当作不断创新的平台和不断起跳的支点,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推进传统税收文化的当代转型,满足人们对税收精神文化的需求。 (三)共性与个性并重的理念 税收是在社会的大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制于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律环境;税收文化是人类整体文化这个大系统下的一种亚文化,包容于人类整体文化发展之中。同时,税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代表国家依法履行税收职能,有着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政策体系、专业技能、工作制度、职业道德等。税收文化的生成、发育及其作用机理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构筑中国特色的税收文化,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做到共性与个性并重。既要弘扬主旋律,融入民族文化的母体;又要提倡多样化,体现行政执法部门的特色。既要放眼世界,汇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又要立足国情,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 (四)渐进与超越并重的理念 任何文化发展在具有连续性特质的同时,又具有不连续性的气韵。也就是说,它的一些“基因”必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在前现代的意识尚未得到有效清洗之时,后现代的思潮又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至,这将大大增加文化转型的难度。因此,构筑中国特色的税收文化,不仅需要量的渐进积累,而且需要质的超越突破。税收文化发展以及外部社会文化进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旧文化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长期的过滤积累,而且要同旧文化作反复的较量;外来文化的吸纳也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经常性的择优移植,而且要同落后文化作持久性的斗争。税收文化建设目标的梯度推进,决定了税收文化建设将在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中持续渐进,乘势突破。 (五)内化与外化并重的理念 《周易》有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文化是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的,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税收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大文化为背景的税收执法主体在税收征、管、查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它制约着税收执法主体的行为,影响着税收执法主体的形象。为此,在税收文化建设实施进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内化与外化并重。要善于将先进文化要素转化为从税人自身发展的营养,使具有税收特色的文化铭刻在每一个从税者的心灵上,内化成每一个从税人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增强内感召力;再外化成从税人的可见行为和日常管理服务中,增强外感染力,以达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之目的。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版权声明: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思考
下一篇:如何与纳税人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