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落实好“营改增”、增值税转型、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各项税收政策,以及“腾笼换鸟”等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用好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安排支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资金2200万元,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纳税大户、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5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国有土地出让力度,重点加快经营性用地的整理和出让;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深入挖掘国有资产增值增收潜力。同时,将各类财政性促发展资金以及各部门、平台公司融资贷款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管理,安排7235万元支持成渝客专、川南城际铁路、向家坝二期工程等铁路、水利项目建设,安排2.2亿元支持绕城高速、玉王庙立交及国际会展中心等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和财政监督力度,深度介入发展建设重点领域进行动态监管。
按照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65%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好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优化市、县(区)两级民生资金投向,集中力量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热难点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从政府债券资金中统筹安排6000万元用于支持桐梓坝小学、医科学校、新六中及中医院新区等建设。做实融资平台公司资本金,争取国开行棚户区改造项目首期授信额度20.6亿元,做好全市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48亿元,推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构建“全口径”预算体系,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交市人代会审查。继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依托运行绩效考核规范完善市对下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促进教育发展的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制定政府性债务融资规模控制卡及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方案,建立对债务的动态监控机制。加大部门预算公开透明力度,市级部门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议。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建立“三公”经费月报制度,扩大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拟公开52个政府部门,比上年增加2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