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铜陵市民生办组织开展了全市建设类民生工程项目调研活动,对2007年以来全市民生工程(购置)类项目进行摸底调研,共涉及18个部门、37项、2585个项目点。此次调研活动分方案制定、开展自查、组织调研、提炼总结四个阶段,目前调研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回头看”的情况,我市民生工程项目总体运作顺利。
  各项目运行基本正常。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项目实施,认真做好项目管护,设立民生工程标示标牌,项目总体运行正常、管理规范、利用率较高,广大城乡居民从中得到了持久实惠。
  建后管养机制基本建立。各级各部门在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建、管、用一体化理念,着力探索建立了建后管养长效机制,在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运行维护和监督评价上下功夫。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责任,做到管护责任与建设责任一致;出台了36个工程类项目的管护实施细则和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资金保障,2012至2014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共安排管养经费8000多万元,其中2014年安排3400万元,同时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项目运行;注重工程质量,加强资产管理,强化管护队伍建设,加强日常养护,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将建后管养纳入各级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内容,并加大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评价力度,与项目实施“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同推进”。
  运行方式不断创新。注重发挥社会多重力量,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村通公路、乡镇幼儿园、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等项目已探索实行了购买服务、养护外包、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元化民生工程建后管养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群众积极参与的建后管养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民生工程项目健康长效运行。
  强化调研结果应用。调研活动坚持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基础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相结合,在调研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民生工程质量提升。市民生办结合调研情况,研究拟定了我市《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和《关于建立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投入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探索建立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长效机制。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