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铜陵市各级各部门遵循中央和省、市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部署,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可持续”思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重点围绕百姓民生中“急、弱、病、难”等突出问题,科学谋划项目选择,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紧紧围绕每个项目完成时间节点抓前期准备、抓项目开工、抓实施进度、抓工程质量、抓政策兑现,强力推动民生工程项目高效规范实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止到6月25日,省31项民生工程中生活保障类8项政策全面兑现,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参保服务类15项全面组织实施,普遍超过序时进度;工程建设类8项全面加快推进。市7项民生工程中参保服务类1项民生保险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类6项中5项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投入使用。
  强化推进措施。市民生办先后开展了3次抽查和专项督查,查找部门、县(区)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要求,指导项目规范实施。根据项目特点和实施难易程度,结合省民生工程分类管理办法,将38项民生工程分为考核类和督导类两类,重点对考核类项目进行调度推进,并简化考核程序,督导类项目由市直部门加强对县(区)指导、督促检查、统计评价。
  提升实施效果。把工程后期管养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抓细抓实。按照已出台的建设类项目管养细则,切实落实管养责任,将建后管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全市通过年初预算共安排管养经费34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在落实资金保障的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建后管养模式,强化建后管养资金绩效评价,切实提高了建后管养资金使用绩效。铜陵县民生办会同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认真开展民生工程督查督办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3次、明查暗访20余次,同时建立健全工程后续管护措施,县财政落实管护资金2400多万元,保障民生工程项目良好运行;铜官山区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背群众意愿、脱离基层实际,以及实施进展不快、质量不高、建后管养运行不良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为客观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实施民生工程项目的主观评价和感受,6月7日至8日,市统计局就2014年我市实施的38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开展了今年*9次民意(电话)调查。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在全市范围随机抽取1000余户居民固定电话进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总体评价得分较2013年同期*9次调查提高3.12分,知晓度提高2.45个百分点,满意度提高3.41个百分点。
  此外,在市民生办统一协调下,聘请3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对2012-2013年度我市实施的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菜篮子建设工程(菜市场改造)、敬老工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社区建设等6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客观反映各项目任务完成、资金管理、运行维护、效益发挥和群众评价等情况。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