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思路支持工业转型发展。全力支持改造提升绒纺、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促进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非煤产业规模发展,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超千亿的地方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稳定就业、增加税收的突出作用,在全面及时落实电价补贴、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 “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金、提高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等财税政策基础上,设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扶持基金,多方筹集资金,坚持无偿补助和有偿使用相结合原则,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份参与、无息周转等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实现良性发展。
二是挖潜增效扶持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挖掘民间资本潜力,鼓励投向现代物流、健康休闲、服务外包、金融中介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方位需求,使服务业成为转型发展重要支撑。设立扶持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整合专项资金、调整预算、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重点扶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新业态项目开发和旅游品牌推介等,打造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拉动鄂尔多斯三产服务业的强劲动力。
三是精心培育促进农牧业转型发展。用好用足中央、自治区促进农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设立农牧业产业化扶持基金,探索将专项资金的无偿补助调整为股权投资等有偿使用方式,集中扶持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培育全区、全国知名的农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农畜产品工业化规模生产、精细化标准生产、市场化品牌生产,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是合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从财政实际承载力出发,严格执行市委、政府“不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不铺新摊子,不花冤枉钱”的原则,将资金投入转向健全城镇基本服务体系,夯实宜居宜业的综合服务环境。突出中心城区带动,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核心城区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品质城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在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惠民政策,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便利商贸服务。
五是承前启后助推生态建设转型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低碳发展的投入力度,巩固和拓展生态文明成果。同时,研究探索生态激励型财政扶持机制,逐步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引导其向环保市场、低碳产业要绿色效益。
六是多措并举全力服务创新驱动。通过向上争取科技专项、融资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和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研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