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后期管护,亮点频现,成效突出,主要体现为:积极探索农村清洁工程建后管护新模式。针对“三边三线”整治力度的加大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与群众自我管理:一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了“户清扫、村收集、乡运转”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将竞争性“承包”作为“购买”服务的主要形式,由保洁公司提供保洁服务。政府与“承包人”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实行合同化管理,通过实行“按量定酬”、“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二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保洁,切实做到户清扫和垃圾定点投放,三是结合一事一议有关制度,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每月每人收取垃圾费一元,进一步强化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断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全面农村的环境卫生质量,进一步推动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建设。
重点总结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好经验。一是建立市场化与廉租户参与相结合的物业管理机制。将廉租房整个项目以协议方式委托给社会化、专业化的小区物业管理企业代管。物业管理企业受委托实施小区环境维护、治安保卫,进行公共设施设备维修等。区房改办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按规定支付管理费用,让廉租住房物业管理职责落到实处。坚持与社区管理相结合,通过积极与居委会沟通协调,在廉租住房小区内成立廉租房住户义务互助组,在小区物业管理用房中为其提供办公场所。小区互助组由廉租房住户居民组成,把帮助孤老病残家庭扶贫济困排忧解难,创建和谐小区,形成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共建美好新家园的良好风尚作为互助组服务内容。并向物业管理企业推荐有劳动能力的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成员在小区从事物业管理或联系就近就业,以缓解这些家庭的生活压力。二是建立廉租住房保障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宿州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宿州市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对享受保障住房户实行资格动态管理,将各项监督及检查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设立楼长制,每一栋楼设楼长一名,根据每栋单元数量设立单元组长,定期不定期对入住家庭进行走访,随时记录入住家庭住房、收入、资产、入住频率等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房改办。设立举报箱,鼓励居民实时举报。举报内容包括:入住家庭是否存在转租、转借、闲置;入住家庭成员的进出交通工具、入住消耗费用是否正常、交费以及是否配合物管部门的日常管理等情况。平时对承租人水、电、燃气消耗指数判定入住频率,对半年以内各项生活消耗指数较低的入住家庭予以告诫。一年以内生活消耗指数较低的要求退出配租房屋。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