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突出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质,强化农广校、农教办的公益性地位,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培训管理。严格班级管理和学员档案管理,对举办培训的单位和集体实行前期资质验收,保障培训场地和环境达标合格。要求对学员实行动态管理,掌握学员的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因班制宜,全程监督。
三是优化师资队伍。市农广校、农教办进一步充实讲师团,聘请一批有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从事农业管理的政府官员、行业领军人物作为讲师。各区县(市)聘请本地有技术专长的专家和实践经验的行家组成专业讲师团。
四是强化证书效用。将学员登记表和结业证书编号在市农民教育培训网上公示,市直相关部门在项目落户、资金扶持、人员培训和资格证书发放等方面对学员给予优先支持。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市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补助,比去年增加100万元,同比增长20%,有效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涉农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合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业致富增收能力。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