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的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找更为合适的方式去进行建设。
  一、坚持“四个转变”,探索多元化建后管养模式
  2007以来,铜陵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决策部署,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指导下,持续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投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完成了1323个项目点的工程(购置)类项目建设任务,服务覆盖人口98%以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始终强调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按照“建是基础、管是保障、用是根本”的建、管、用一体化理念,坚持“四个转变”,即项目实施由“注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项目管护由“政府包揽”向“管养分离”转变,项目运行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养事”转变,管养考评由“日常检查”向“绩效评价”转变。按照“四个转变”的要求,铜陵市在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探索建立建后管养机制,在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运行维护和监督评价上下功夫。目前,已探索实行了“购买服务、养护外包、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整合资源、建管一体”等多元化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方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新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群众积极参与的建后管养新格局,推动了民生工程项目健康长效运行,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提升了服务水平,广大城乡居民又从中得到了持久实惠。
  二、坚持“管办分离”,推行公建民营运行方式
  在民生工程建后管养的各种市场化运行方式中,铜陵市对部分社会公益事业类项目在管理体制上,由公建公办转为公建民营,坚持管办分离,将建好的社会公益项目转给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运营,实现社会化运作,形成了“模式多样、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多元投入”的运行机制。
  (一)多种模式引导社会参与。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铜陵市在运行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一是承包经营。将建成后乡镇幼儿园(包括教学、生活设施)通过招标交给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人士进行承包运营,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自负盈亏。目前铜陵市已建成的9所乡镇幼儿园中有8所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二是委托运营。铜陵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坚持整体推进原则,以城市管网延伸为主,在项目建设初政府与相关水务运营公司签订协议,将建成后的项目委托统一运营,实现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使农村居民能够吃上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安全水、卫生水。三是委托管理。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铜陵市从2011年起新建了9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积极谋划运营问题,充分发挥社区老年协会作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照料中心委托老年协会管理。组织老年人参加阅览、棋牌、健身、广场舞等多种老年文体活动,成为社区老年协会活动平台。
  (二)完善制度确保规范运行。为促进公建民营项目后期运营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铜陵市重点在后期管护、运营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制定管护实施细则。2012年铜陵市便结合项目特点,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强36个工程类项目管护实施细则,严格管护范围,规范管理标准,明确资金投入。之后所有新建建设类项目必须及时制定关管护办法。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辖区内公建民营项目管护具体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完善运行管理办法。对实施公建民营项目先后制定了《公建民营幼儿园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委托运行管理办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制度》及相关绩效考核等文件,着力完善项目运行机制,确保项目建成后持续发挥效益。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目点分别制定了管理维护、岗位职责、操作程序和服务流程等具体制度,并上墙公示,确保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制度建设、工程管护和规范管理同步运行。
  (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促进公建民营项目后期运营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群众服务水平。一是加强资产管理。民营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和维修维护,不得擅自处置、抵押和融资,并适当承担折旧费用。二是加强队伍管理。铜陵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聘用公益性岗位和招募老年志愿者组建老年人互助小组,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活动,*5限度满足周边老人的服务需求。市教育局通过鼓励民营幼儿园幼师参加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后给予1000元奖励,不断提升幼师教学水平。三是加强运行管理。农村饮水运营公司认真做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每月巡查一次,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大修,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对供水水源水质定期进行检测,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示。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县区相关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公建民营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项目的管理、服务、安全和承诺开展日常检查和年终绩效考核,促使民营机构各项工作常抓不懈,受益群众始终得到优质满意服务。
  (四)多元投入降低运行成本。为保障民营机构的合理收益,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运行成本上,实行国家扶持与社会资源整合互补,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每年财政安排一定管护资金用于项目管护,同时要求民营机构让利于民,拿出部分盈余加强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群众多元化的教育、生活和文娱需要。二是各方面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现实资源共享互补,原有的国有房屋、设施在民营机构确保完好的情况下给予使用,减轻硬件投入,降低的经营成本,盘活国有资产使用价值,不断提高民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助推民营机构增强社会竞争实力。为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铜陵市鼓励民办乡镇幼儿园开展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达到办园标准后,按照普惠性幼儿园资助政策每生每学期给予经费补助,确保项目良性循环。目前铜陵市有一所民办乡镇幼儿园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四是加大公建民营社会化宣传力度。不断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社会各界关注、理解和支持公建民营改革的和谐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投入民生建设新格局。
  三、公建民营改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铜陵市通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改革创新运营方式,实行了思维、体制、角色的切实转变,铜陵市“公建民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项目使用率明显提高。承包经营降低了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辐射面,由办学初期入园278名幼儿到目前入园573名幼儿,入园学习的幼儿增加了一倍,个别幼儿园出现了等待入园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委托经营,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项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既明确了管护责任,又达到了“以水养水,永续利用”的目的。三是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委托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坚持按照各项管理规章尽职尽责为服务对象服务,提高了照料中心的使用率和服务水平,使中心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受到了当地老年人的认可和欢迎。四是社会影响力大为提升。公建民营改革不仅是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支持和培育民办机构发展的客观需要,极大地扩展了社会事业发展空间,获得了社会各界强大的支持和参与。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推进铜陵市公办公益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进一步增强其发展活力。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