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经济强,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事关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吉州区巧破发展难题,优化结构,扬长补短,狠抓城市发展、工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业四大产业承接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拓宽城市发展平台。樟山新区位于吉泰走廊核心区北部,是中心城区金樟组团的重要板块,也是吉安中心城区向北拓展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人气聚集效应凸显。做好樟山新区这篇文章至关重要,一年来,该区坚持规划[*{c}*]、基础先行、凸显主题、品牌招商的原则,按照“文化新水岸、健康生态谷、城郊乐居地”的规划定位,贯通了以金樟大道(吉州段)为主轴的全长12公里的“两纵四横”路网,拉开了三个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依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度高、配套基础较为完善的优势,在全市先行探索产业与城镇发展互促互动模式,加快产城融合,并按照“开发一片、完成一片、成功一片”的原则,集中开发朱北线左翼组团。目前,投资1亿元的小城镇综合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现代综合商贸城、郊野公园等正在建设……一个与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的新区框架已全面拉开。
打造工业承接平台。吉州工业园地处城郊,具有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园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出口等基地,引进知名企业120余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高新园区。随着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用地紧张问题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区积极向上争取,去年成功完成扩区调区工作,园区规模从3.66平方公里调整到9.52平方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承载平台。同时启动14家闲置厂房低效土地回购清理重组工作,腾出用地6000亩、厂房4万平方米用于园区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配套服务功能,目前正在进行电子城一期水电、绿化亮化工程和二期4条路网建设,大力改善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
拓展现代农业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现代农业和市场管理的融合。作为农业大区,近年来,吉州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按照“一园多主体、一园多功能区”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如今,集农业科技培训区、花卉苗木景观区、水稻高产示范区等“六大功能区”的吉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2000亩建成区已基本成型;二期引进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设吉安福容台湾园,现已建成了种植区、养殖区和娱乐区,并开园运营。该区还紧扣“传统特色加工园区和品牌食品企业引进相结合”的发展定位,计划把吉乔薄酥饼、三健乳业等特色鲜明的食品企业引入绿色食品加工区,集中打造特色食品创业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助推现代物流平台。位于中心城区,没有高层次专业市场凸显城市的低端,没有现代物流更显城市的滞后。从2010年起,按照“中国第五代市场、赣中*9流商城”的标准,该区动建5000余亩的吉安生产资料市场,目前建材一期、钢材、仓储物流、机动车等六大市场全面开业,近300家企业入驻经营;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的综合物流园,一期工程的华通物流园,去年5月份动建以来,已完成投资近1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部分已投入使用;全面开工建设日用品市场、仓储物流市场二期、建材市场二期等项目,17条规划道路已全面实施建设,其中8条道路竣工通车;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蔬菜、水果区投入运营;启动市场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同步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