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财政支农工作“四个转变”

  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实际,市财政及时调整思路,着力加快财政支农工作“四个转变”,为科学用好“政府的手”,*5限度聚合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力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转变财政支农定位。着力围绕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要求,在落实好现有支农政策项目基础上,突出项目资金整合,集中力量投向事关“三农”发展全局的关键节点、关键领域,由点到线到面,通过项目示范带动,从整体上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是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着力突破传统保障职能,切实加大对涉农公益性、公共性领域投入,主动退出涉农竞争性领域,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在支农项目确定上,着力发挥农口部门业务优势,将更多注意力转向推进投入方式转变、完善资金分配管理、强化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指挥棒”[*{c}*]效应。
  三是转变资金管理方式。基于支农政策项目小、散、乱,兑付成本高、实施效果不明显、支持领域重叠与大量空白并存等问题,着力在资金集约整合上下功夫,以开展县级涉农资金整合省级试点为契机,探索我市涉农资金整合有效方式,不断优化支农资金存量,切实发挥好现有各项政策的实际效益。
  四是转变财政支农机制。针对当前政府投入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凸显出的总量不足、机制固化等问题,在财政支农工作中,着力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注重激发农村农业自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要素集聚效应,从而带动投入总量、投入方式、投入绩效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