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顿cpa小编,经常收到考生咨询:“考cpa需要考哪些科目?”今天,我就结合中注协最新政策和历年考情,为大家系统梳理cpa考试的科目设置、搭配逻辑及关键规则,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考cpa需要考哪些科目一、考cpa需要考哪些科目?
cpa考试科目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总计7门,专业阶段包含6门科目,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综合阶段仅1门科目,无时间限制,具体科目如下:
1、专业阶段(6门)
《会计》:核心基础科目,涵盖财务报表编制、长期股权投资等实务内容,难度最高,是其他科目的根基。
《审计》:侧重审计流程与风险控制,需结合案例分析,逻辑性强。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涉及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等计算型内容。
《税法》:政策更新频繁,重点考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应用。
《经济法》:记忆为主,聚焦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偏重战略制定与风控框架,以案例考核为主。
2、综合阶段(1门)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为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融合)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整合),考察跨学科实务能力,需同年通过两卷。
二、cpa科目怎么搭配?
科目搭配需结合个人基础、时间及关联性,遵循“会计优先、难易均衡、关联互补”原则,以下是高顿cpa教研团队推荐的方案:
1、零基础/在职考生:首年主攻“会计+税法”或“会计+经济法”。
会计是核心,税法与之关联度高(如所得税章节重合率达65%),经济法偏记忆,可分散压力,次年可选“审计+战略”,利用审计内控与战略风控的衔接性。
2、时间充裕/进阶考生:尝试“3+3”两年模式
第一年“会计+审计+税法”,聚焦实务逻辑(会计与审计互为支撑,税法补充税务知识);第二年“财管+战略+经济法”,平衡计算与记忆(财管模型与战略分析高度关联)。
3、冲刺高分/全职备考:挑战“会计+审计+财管+税法”四科组合
需日均4小时以上学习,避免同报“审计+战略”等纯记忆组合,易混淆知识点。
关键提示:会计优先报考,因其与多科交叉;全职考生可日均投入6小时,分阶段强化真题训练(如财管需200小时机考练习)。
三、cpa成绩有效期是多久?
专业阶段:单科合格成绩保留5年,需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6门。若2025年通过《会计》,则须在2029年底前通过剩余科目,否则2025年成绩作废。
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通过专业阶段后可任意年份报考,但需同年通过试卷一和试卷二(合计60分合格)。
考生需定期查询中注协官网成绩,避免超期;合理搭配科目可缩短周期(如2-3年通关),降低重考风险。
以上就是【考cpa需要考哪些科目?怎么搭配?】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