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延续“6+1”模式,考生需先攻克专业阶段六科,再挑战综合阶段:
1、专业阶段(6科,5年内通过)
《会计》:核心科目,涵盖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编制及合并报表实务,需理解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等重难点。
《审计》:逻辑性极强,需掌握审计流程、风险评估及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实务案例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及财务决策模型,计算量大。
《税法》:政策更新频繁,重点考核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及税收优惠应用。
《经济法》:以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民商法为核心,需记忆法律条文并灵活应用于案例。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侧重框架思维。
2、综合阶段(1科)
分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融合)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整合),考查跨学科实务应用能力,题型为案例分析,无客观题。
二、cpa科目搭配方案是什么?
cpa科目搭配需结合难度、关联性与个人基础,以下为推荐组合:
1、零基础/在职考生
首年:会计+税法(财税联动,税法实务与会计利润调整紧密相关)。
次年:审计+经济法(审计需会计基础,经济法独立性强)。
第三年:财管+战略(计算与记忆互补,战略框架性强)。
2、全职备考者
挑战组合:会计+审计+税法(三科逻辑关联度高,审计依赖会计知识,税法强化实务)。
稳健方案:分两年攻克,如第一年会计+税法+经济法,第二年财管+战略+审计。
3、学霸冲刺型
全科攻坚:优先攻克会计、审计,次年集中突破财管、税法,最后扫尾经济法与战略。
注意:避免同时报考会计、财管、审计“三座大山”,防止计算量过大影响效率。
三、cpa备考时间如何科学规划?
2026年cpa考试时间暂未公布,预计也是压缩至2天,需精准分配学习节奏:
1、基础阶段(3-6月)
会计:通读教材,结合上市公司年报案例理解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等难点。
审计:梳理审计流程,通过实务案例掌握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
税法:对比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政策差异,制作税率速查表。
2、强化阶段(7-8月)
财管:刷近5年真题,熟练运用Excel财务函数提升计算速度。
战略:归纳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框架,结合制造业/互联网案例练习。
经济法:背诵公司法、证券法核心法条,关注2026年新规变动。
3、冲刺阶段(考前1个月)
全真模拟机考系统,限时完成整套试卷,重点训练《战略》案例分析及《税法》跨章节计算。
整理错题本,针对性突破易错点(如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财管资本成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