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暴君亦能一统天下?如果说之前是应为他的枭雄气质,那么之后我想应该是他的绝对统治,在绝对统治之下的良臣变法。他是——商鞅。
战国初期,“七雄”中最落后的要数秦国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下了一道“求贤令”,招纳有才能的人,为秦国的改革献计献策。卫国人商鞅跑到了秦国,与秦孝公大谈富国强兵之道,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多个方面。其中表现在税收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按户按人征收军赋,按土地征收田税。普遍实行县制,将全国合并为31个县,由国家直接征派赋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多生产粮食和布帛(bo)的,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landuo)而贫穷的,则和妻子儿女一起罚做官府奴隶,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等。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为彻底的一次。新法推行几年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秦国百姓家家都能自给自足,国势蒸蒸日上,军事力量日益强盛,逐渐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商鞅变法,在富国强兵的同时也触犯了贵族保守派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以“谋反”的罪名并逮捕车裂,为改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商鞅虽死,但他的新法仍继续实行。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书外人语:
战国时期生七雄,商鞅变法秦兴隆。
出师未捷身先死,留得身后大一统!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新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