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是谁的功劳呢?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刘邦在宰相萧何的协助下,实行了一系列的勤俭治政、减轻赋税徭役、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高祖下令废除了秦代的一切苛捐杂税,规定减少田租,十五税一。下令军士复员为民,按照他们功劳的大小,赐给数量不等的土地。规定凡是战争期间流亡山泽不入户籍的人口,政府下令各归本县,旧日的爵和田宅一律恢复。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释放,免为庶(shu)人,让他们各自还乡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这一系列减轻赋役、发展生产的措施,使新建立的西汉王朝终于得以巩固了下来。
汉高祖和萧何之后,曹参继任宰相。他处理政事时,全部按照萧何的成规办理。任免官吏时,只挑那些年龄大的、忠厚老实的、不善言谈的人,辞藻华丽、长篇大套、追求名声者一概罢免不用。他自己则每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白天晚上都是酒气熏天。
时间长了,他的同僚部下们相当苦恼,搞不清楚宰相这是什么路数。于是,忍不住想探问个究竟。谁知,一见到宰相,宰相就会极其热情地拉着喝酒;来者刚一说话,马上又被灌酒,直到最后,一醉方休。而且,这种情况居然成了每日的常态。不如此,人们反倒不习惯了。于是,整个宰相府晏(yan)然无事,整个国家也安静祥和。
当时的皇帝是汉景帝刘启的大伯惠帝刘盈。看到宰相这副做派,十分疑惑,就让在自己身边做侍从的曹参的儿子,悄悄回家问问他父亲,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还想不想治理这个国家了?结果,儿子的话刚刚出口,曹参便大怒,把儿子摁在地上一顿痛打。据史书记载,在屁股上足足抽了两百鞭子。打完后,对他说:“滚回去当好你的侍从,天下大事不是你该过问的。”
这下,皇帝的脸上也挂不住了。一天上朝后,刘盈责备曹参说:“是我让你儿子劝你的,你怎么把他打得那么惨?”
曹参脱帽,道歉,然后问惠帝刘盈:“陛下觉得自己与高祖比谁更英明?”
刘盈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高祖比?”
曹参又问:“在您看来,我和萧何谁更贤明?”
刘盈回答道:“先生好像要差一点。”
曹参说:“对呀,高祖与萧何已经定下了很好的治国方略和政策法令,您无为而治,我们守住职责不乱来,这不就可以了吗?”
刘盈听后放心了,说:“善。”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典故,也是西汉初年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的由来。
到了汉文帝、景帝时,汉政权进一步采取了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的政策。长期实行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轻微的田税政策,推行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还减少地方上的徭役、卫卒,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颁布了振货鳏(guan 无妻或丧妻的)寡孤独的法令。减少军队人数,停止征伐战争。轻徭薄赋的政策实行了几十年,取得了民生安宁,经济恢复,国家太平,日臻(zhen)富裕的结果。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书外人语:
汉初薄赋轻徭役,十五税一民休息。
无为而治国昌盛,文景之治载史记!
所有的小故事,都可以让你回味,细细思考,你也会发现打不通,这不知识需要学习的世界,也是一个思考的世界,死人才不用思考呢!
所有的小故事,都可以让你回味,细细思考,你也会发现打不通,这不知识需要学习的世界,也是一个思考的世界,死人才不用思考呢!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新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