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乌海会计税务知识相关内容某房地产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偷税案(二)总结如下:
  随后,检查人员马不停蹄地来到国土储备中心,核对其预收房款以及该项公司的往来资料。通过比对,检查人员发现其预收房款3736072.63元,未转给该公司申报缴纳营业税的事实。
  检查组再次对配套工程支出情况进行剖析,提出“引入中介机制,助力税务稽查”观点,经稽查局领导批准,委托某工程造价事务所对该公司开发的项目二、项目三苗木绿化、景观工程造价进行评估。通过评估,这两个项目绿化成本明显偏高,检查人员向评估人员了解了偏高的原因和依据。
  “检查战役”继续进行。在纳税人补充提供的工程预、决算报告中,检查人员发现,工程甲供材、水电费有重复列支情况。
  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检查人员立即对取得的外部相关证据进行归集,同时与纳税人进一步核实情况。在事实面前,纳税人不得不承认其利用签订虚假拆迁协议隐匿销售收入、虚增土地征用成本、重复列支开发成本的事实,并同意接受建安预警值。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1、纳税人不配合。
  在帐簿检查结束后,要求财务人员、法定代表人就检查中发现的疑点作出解释和提供相关资料时,财务人员与法定代表人相互推诿,以种种借口逃避、阻挠检查,对检查的数据不认同。
  2、外围取证难。本案在检查过程中,由于企业人员极不配合,绝大部分证据资料来源于外围取证。稽查人员在外围取证时,由于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与该公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愿配合调查取证,处处暗中设卡,给取证带来难度。面对重重困难,检查人员克服阻碍,严格执法,不寻私情,秉公办案,最终使这起案件水露石出。
  三、案件分析和点评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高额利润的诱惑及心存侥幸的心理,是企业铤而走险从而诱发偷税的主要原因。该公司隐匿收入、虚增成本偷税案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完全有目的有准备。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企业本身存在着种侥幸心理,他的目的就是利用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失衡的契机,钻偷税逃税的空隙,逃避检查人员的视线,达到企业本身获利的目的。
  2、制订检查预案是检查顺利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稽查立案后,应首先对案件查处难度进行评估,确定主功方向,制订详细检查方案,确保检查顺利实施.
  3、对营业收入进行“清盘式”的检查,可以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开发平面图,按小区楼号、单元号,逐笔核对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产权过户登记情况,掌握其实际销售情况,查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收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多方取证,比较印证,是案件成功查处的关键。
  面对涉税嫌疑人的不配合和干扰,要善于内查外调。多种途径收集偷税违法事实及证据,是案件查办取得突破的关键。检查过程中,专案组根据行业特点,紧紧抓住检查的重点,对受让土地(拆迁补偿)、立项报建、开发建设、销售、产权登记等环节各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了大量的外围调查取证,将外调的证据资料与帐簿核算资料进行比对、印证,为案件的成功查处找到了突破口,从而为整个案件的顺利查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议
  1、应建立综合执法信息平台,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加强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工商、国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从而及时掌握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销售全过程信息,将获取的信息,与企业报送的纳税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2、房地产企业应采取项目跟踪管理。从项目开始立项起,管理人员就应该对项目的整体预算、项目进度、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施工单位、施工款结算方式及结算金额、项目整体可销售面积、套数及销售情况等及时掌握了解,做到对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
  3、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处罚力度偏轻,容易诱发企业偷税的侥幸心理。因此,税务机关除了要强化房地产行业相关税收政策和征管法规的宣传力度外,还要对不依法纳税,故意滞纳税款,偷逃税款的纳税人,加大惩处力度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