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当前我国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审计调查的思路和对策(一)总结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制度有效实施,政府收入机制逐步规范。根据国家有关权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非税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至今全国每年非税收入规模均在2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44. 16 %。笔者认为,有效规范我国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非税收入的总体概念和管当前我国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范围
  2004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同时指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笔者研究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非税收入”这个概念,各级政府文件中广泛使用的都是“预算外资金”这一概念。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非税收入是按照收入形式对政府收入进行的分类;预算外资金则是对政府收入按照资金管理方式进行的分类。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逐渐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目前非税收入的主体还是预算外资金,但有相当一部分非税收入已经被纳入预算内管理,在现阶段,非税收入的范围要大于预算外资金,在非税收入中预算外资金约占71 %。因此,从管理角度分析,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是狭义概念,既不包括政府税收,也不包括政府发行的债务收入。
  从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角度讲,政府非税收入可以分为预算内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三个部分。
  一是预算内非税收入。依据我国政府财政收支决算表分析,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土地出让金、教育费附加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专项收入和其它收入。从1996年起,国家已将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等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二是预算外非税收入。我国财政预算外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9,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第二,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财政、物价部门批准设立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第三,由主管部门集中的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第四,以各级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第五,国有资产、公共资源等的租金性质收入。
  三是制度外收入。这部分收入是指既未纳入政府预算内又未纳入政府预算外的政府性收费和集资,也就是属于制度外的待清理的非税收入,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定程序,经得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而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取得的收入。
  二、当前我国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采取了非税收入专户储存,收罚缴相互分离,收支脱钩,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但是当前在我国非税收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征收管理不规范,征收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
  当前非税收入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门、公检法、城建、环保、教育、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收费名目、范围和标准,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用,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乱收费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甚至没有基本的标准,由具体执行人员掌握,收多收少、收与不收弹性较大,随意性较强。再有,尽管有关收费规定对收入的用途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监管上的疏松薄弱,许多费用存在收用不符。
  (二)支出管理缺位,分配使用未做到公开、公平,易滋生腐败
  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对部分政府非税收入进行了政府统一调剂分配使用的方法,但对相当大部分的非税收入还是延续谁收费谁使用的办法,各级执法部门对非税收入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财政无力全额调配和使用统一安排的财力,在不同部门中形成不同比例上缴、结余留用的现象。甚至出现少数执法部门故意隐瞒非税收入基数,致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财政部门对其支出监管不力,使单位和部门形成了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局面。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因为各自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程度的不尽相同,收缴比例、收缴范围和力度相差悬殊,又由于可以利用管理中的种种手段谋取收费资金,很多执法单位以此作为改善办公、住房条件的资金来源,导致非税收入迅速膨胀,出现相互攀比,乱收费,败坏社会风气,滋生损失浪费与腐败现象。
  (三)非税收入的相关法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非税收入的管理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覆盖全国的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的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地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不一样,非税收入管理难以规范,对违规行为难以约束。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非税收入增长较快,有些地区非税收入增长速度已超过同地区当年GDP的增长速度,总额已经达到或超过同期地方税收收入的50 %以上。大量的非税收入的征缴过程中,经常出现以费挤税现象,减少了财政收入,弱化了政府对财政性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降低了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益。
  三、开展非税收入审计调查的思路和对策
  非税收入的收支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审计过程中既可以从收入的总体状况,查证支出的使用和分配,也可以从支出效益来分析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针对当前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审计调查工作应当从非税收入的征缴和支出两方面同时入手,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对非税收入征缴审计
  1 . 摸清总体情况。从财政部门取得相关数据,调查了解地方非税收入总体规模,划分收入结构,分部门分项目排序列出非税收入征缴的重点部门和收费项目,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表,从总体管理上对非税收入进行摸底排查,调查分析非税收入是否存在应缴未缴,挤占截留的情况。
  2 . 审查是否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收费许可证是进行收费的*10合法凭证。收费部门和单位在执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前,应当及时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政府性基金许可证》、《罚没收入许可证》,如不办理许可证实施收费,其行为属于乱收费行为。同时对于受财政部门或者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委托,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还应办理《非税收入征收委托证》。
  3 . 审查非税收入项目的合法性。非税收入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立: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省政府或者省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二是政府性基金的设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