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德州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探秘(一)总结如下:
  内容摘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广大债权人、投资者等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核心是真实性,其真实性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如果会计信息造假,就会使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降低社会诚信程度。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已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现状、危害、原因的分析,找出规避造假的对策,并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
  关键字: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造假  原因  现状  对策
  自2002年底世界上*5的能源交易公司安然公司轰然倒塌后,一直号称世界上最为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陷于上市公司作假丑闻的漩涡中。美国财务造假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投资者对财务不信任的心理,由此也引起了全球会计界得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目睹了国内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据统计,仅2001年因违规而被证监会查处或被沪深证交所公开谴责和批评的上市公司就达100余家,而这些违规行为绝大多数与会计造假有关。上市公司的造假现象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现状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定义
  上市公司又被称为公众公司,是指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失真。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还可以从一些权威报告和教材中找到。专家学者在学术期刊,职业界人士在职业性文献,权威机构在官方声明中分别对财务报表舞弊下了不同的定义。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对财务报表舞弊做了如下定义:有意的、故意的错报或遗漏重要事实,或者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起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和调整她(他)的判断和决定的数据。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现状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事件,现实中的很多事例说明当今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已经触目惊心的地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造假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从我国乃至世界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现状是必要的。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几个重大案例如琼民源案例、郑州百文案例、银广夏案例都是上市公司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鉴于以上案例的巨大经济后果性,*6人民法院2002年2003至年出台了“1.15司法解释”和“1.9司法解释”。最近几年总体来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队伍的加大,其间的利益体也伴随扩大,冲击上市过程中与保壳过程中,均有较大的利益体出现,而补贴式上市、粉饰性数据经常出现。并且随着2010年上市公司财报与2011年季度报告工作已经完毕,从相关财报分析来看,研究认为随着大量IPO新股上市和重组类公司年报的数据变化突出,其业绩层面需要管理层进行敏感性监控与梳理。
  从2001年以来,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集中爆发使得美国证券史的重要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于2007年7月25日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安然事件以后美国会计行业中形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治理“链”,董事及高管职责的部分丧失以及审计师独立性的降低无疑使得这两个环节变得更加脆弱,并进而在具体的舞弊公司出现了脱节的情节。但美国市场化的导向内在地存在着自我修正的机制,舞弊治理“链”的暂时脱节很快就会得到及时和强有力的修补。2010年11月10日至12月9日,中国上市公司绿诺被发现上报给中国税务部门的2009年财务数据比在美国公布的数据低94.2%,因为财务造假行为,被美国纳斯达公司勒令退市。同年10月,有“中国电子商务*9股”之称的麦考林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就被指控报告虚假、信息披露有误,受到美国律师连环诉讼,股价随之暴跌,缩水近六成。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去年的一项调查,自2010年3月以来,超过24家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都披露了会计问题或审计问题。去年年底以来,已经有中外媒体报导,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开始调查中国在美350多家借壳上市企业财务造假问题,一些被曝光造假企业面临美国相关法规的制裁。一些中国上市企业或出于恐惧,开始主动谋求退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从事化肥制造和暖房经营的中国绿色农业公司(China Green Agriculture, CGA)被揭露,该公司在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材料中称其2008年的营业收入为2,300万美元,但在中国西安申报的纳税材料中营业额不到800万美元。此前,美国《巴伦周刊》报导的数据揭示,近年来已有350多家中国企业通过反向收购(借壳)在美上市,这些企业总市值*6时超过500亿美元,但这类股票的总市值已缩水至200亿美元。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给信息使用者、国家、全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1)从股东投资者来说,首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念,破坏了投资环境,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并且严重的损坏了企业形象。其次,上市公司造假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影响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影响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破坏了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2)从国家的利益来说,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导致税收和其他国有资产的国家合法的应有收入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也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人为了维护政府和企业的政绩和业绩,不惜一切代价,有意识的引导会计人员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其后果不仅削弱了财会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3)从整个社会来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生产经营程序,单位或企业的生产者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果资料不实,企业管理层很难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给企业直接带来资金短缺,效益低下,持续亏损的恶果,直至积重难返,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同时,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失控,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是目前实务会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危害巨大。因此,找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真正原因是当务之急。
  1、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客观原因
  (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