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信阳出纳实务相关内容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趋同、实施与等效问题(一)总结如下: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趋同、实施与等效问题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刘玉廷
  从2005年初开始,财政部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启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之后,财政部根据准则实施中的问题,又先后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实施范围,包括中央国有企业、城市商业银行等非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上市保险公司,以及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等,2009年至2010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准则实施范围。预计3至5年时间,企业会计准则将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小企业继续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理念
  (一)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制定的一系列会计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在形成过程中,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系列会计政策,始终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比如,在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允许资本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又如,在固定资产准则中,参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结合特殊行业特定固定资产的特点,要求企业计提弃置费用。将弃置费用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有利于企业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回收的部分资金用于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义务,避免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确保企业将来弃置资产时有足够的资金补偿。再如,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在不能取得或不能全额定取得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出现虚增利润和超前分配,从而避免短期行为。
  (二)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重要市场规则,在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以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求为目标,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会计准则如何做到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呢?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披露要求加以实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一方面规定了确认和计量等有关会计政策;另一方面,系统地规范了财务报告体系和信息披露要求。投资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了解和掌握各类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规模、企业价值、净资产的增值过程等状况,从而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和可持续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满足投资者可持续投资的信息披露,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从而增加投资者信任度,据此进行投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信息披露的高质量。比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又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谨慎性原则贯彻会计准则的始终,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企业短期行为,避免资产泡沫和利润虚增。再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应当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采用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政策,准确把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据此形成的会计信息才符合高质量的要求,从而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
  在任何一个趋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体中,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主体,应当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5化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者才能可持续投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只有投资者可持续投资,企业才能做强做大。企业和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就准则体系的法律定位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签署公布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会计准则作为法规体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公认会计原则,不属于法规体系。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结合中国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各项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方面尽可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同时以法规形式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并以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加以表述,走立足国情、国际趋同的道路,更有利于会计准则的理解掌握和贯彻实施。
  (二)就准则体系的内涵而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兼顾了会计记录的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规范会计记录,而由企业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准则自行处理。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比如,什么是资产?判断资产的关键是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就不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负债强调现时义务,也就是说,某项义务形成企业的负债时,表明企业一定承担支付义务。什么是收入或费用?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成本,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净资产体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润的实质是净资产的增加,亏损表示净资产的减少,等等。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即在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会计确认和计量构成了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报告是确认、计量的结果,是连接企业和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桥梁。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突出强调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准则单独规定了财务报告一章,具体准则大都规定了披露要求。这些披露要求与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每股收益等报告类准则,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从2002年开始,将国际会计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从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立场出发,要求企业向投资人等提供反映企业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确认、计量结果的财务报告。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没有采用财务报告准则的称谓为,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出发点和理念是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和解释,其核心是围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加以规范的,从而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上的统一。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基础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形式加以规定的,其中涵盖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融为一体。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明确了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