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鹤壁会计实务要点相关内容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十六)总结如下:
  4852.5元。但是,全部可比产品本月实际总成本10877.5元和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127926.25元,都高于上年10787.5元和127050元。可见,可比产品成本总体是上升的。企业应当进一步分析产品本年成本高于上年成本的原因,尤其是B产品,以便克服缺点,进一步降低可比产品成本。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可比产品成本的计划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确定的,实际降低额是根据实际产量计算的。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但由于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也发生了同比例的增减,因而不会使成本降低率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率计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同比例变动,其结果不变)。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则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此外,由于各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程度不同,因而产品品种比重的变动,也会影响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成本降低程度大的产品比重增加会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则会减少。因此,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该表应当按照主要产品分别编制,是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应当选择成本超支或节约较多的产品有重点地进行,以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根据表中本期实际的生产成本(即本期实际的单位成本合计数)与其他各种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一般的分析;然后按其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一)一般分析
  【例7—24】现以表7—23中所列N产品的单位成本表为例,说明一般分析的方法。该产品的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成本和本月实际成本不仅均高于本年计划成本,而且还高于上年实际平均成本和历史先进水平,可见成本超支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从上年实际平均成本高于历史先进水平可以看出,该产品的实际成本不是逐年降低,而可能是逐年提高的。从本年计划成本高于上年实际平均成本可以看出,在制订本年度的成本计划时就已预见到成本不断提高的趋势。此外,从本月(12月份)实际成本高于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成本还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本年度内,其成本也可能是逐月提高的。因此,确定该产品作为重点进行单位成本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例7—25】下面通过最近5年的单位成本资料,对N产品的成本进行趋势分析。其5年来的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分别为:2003年(假定为历史先进年)6700元,2004年6730元,2005年6760元,2006年6710元,2007年(即本年)6795元。现以2003年为基期,6700元为基数,规定为100%,计算其他各年与之相比的比率如下(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可以看出,N产品的单位成本,如果以2003年为基期,以后4年均高于2003年,只是提高的程度各不相同;2007年提高得最多,2006年提高得最少;如果以上一年为基期逐年进行环比,2007年比2006年提高得最多,而2006年比2005年则是降低的。由此可见,这种产品成本的变动趋势还不是逐年递增,而是在总体提高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个“马鞍形”。应当进一步查明这些变动的具体原因,是由于物价上涨而引起材料成本增加等客观原因,还是由于成本管理工作弱化或强化等主观原因。为了查明单位成本变动的具体原因,企业还应当按照成本项目进行成本分析。
  (二)各主要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用量偏离标准;二是价格偏离标准。前者按计划价格计算,称为数量差异;后者按实际用量计算,称为价格差异。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算价格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从表7-21中N产品的各项成本来看,直接材料成本占产品单位成本的一半左右,比重较大,而且本月实际材料成本不仅超过本年计划、上年实际平均、历史先进水平,还超过了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数,应当作为重点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例7-26】假定N产品2007年成本计划规定和12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如表7-24所示。
  表7-24                直接材料计划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2007年12月
项目材料消耗数量(千克)材料价格(元/千克)直接材料成本(元)
本年计划20016.753350
本月实际17020.003400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50
  从前述N产品单位成本表(表7-23)和直接材料计划和实际成本对比表(7-24)可以看出,该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本月实际比本年计划超支50元。单位产品材料是材料消耗数量与材料价格的乘积、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材料消耗数量差异(量差)和材料成本差异(价差)两个方面。嫌疑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这两个方面因素变动对直接材料成本超支的影响如下:材料消耗数量变动的影响=(170—200)×16.75=一502.5(元)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170×(20—16.75)=+552.5(元)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502.5+552.5=+5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N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虽然只超支50元,差异不大,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材料消耗量节约(由200千克降为170千克)使材料成本降低502.5元;由于材料价格的提高(由16.75元提为20元)则使材料成本超支552.5元。两者相抵,净超支50元。由此可见,N产品材料消耗的节约掩盖了绝大部分材料价格提高所引起的材料成本超支。材料消耗节约只要不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一般都是生产车间改革生产工艺、加强成本管理的成绩。材料价格的提高,则要看是由于市场价格上涨等客观原因引起的,还是由于材料采购人员不得力,致使材料买价偏高或材料运杂费增加的结果。
  与此相联系,N产品的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材料成本与本年计划持平(均为3350元),低于本月实际、上年实际平均和历史先进水平,也不一定是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也应比照上述方法进行量差和价差的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量差,指实际工时偏离计划工时,其差额按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二是价差,指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偏离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