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江淮汽车联姻背景下的股份估值博弈来源:作者:于濛日期:2009-08-14字号[ 大 中 小 ] 奇瑞与江淮均为安徽省汽车行业的两大自主品牌,奇瑞以轿车业务见长,微车刚刚起步,商用车公司近乎于空壳;江淮则有着完善的商用车根基,涵盖轻卡、重卡、客车和底盘。两者的互补性近乎完美,其合并所能达到的协同效应、对彼此业务的快速提升和产出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这也正是安徽省政府打造大安徽汽车工业集团的思路所在。 然而,对于已经上市的江淮和近期积极筹备IPO事项的奇瑞来说,问题显然没有预想的那样简单。 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前流传的“谁吃掉谁”的模式是行不通的。果不其然,随后,奇瑞与江淮相互持股的重组方式浮出水面。 但在联手做大的模式下,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产生了:如何衡量两家资产的价值?如何进行相互持股?由此,这也引发了两家车企之间新一轮的暗战。 不以交易价格论英雄 股份估值确认所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评估方法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评估方法有三种,即资产基础法(净资产定价法)、收益法(预期收益现值定价法)和市场法(市价定价法)。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采用,但是其基本原则是评估机构及评估师基于自身的专业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 有媒体报道称,尽管此前奇瑞和江淮对于评估方法有着分歧,但目前双方均将注意力转向了市价定价法。双方也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以谋求更多的持股优势。 今年4月,奇瑞引入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共5家外部投资者,以不足20%的股权换得29亿元。以此计算,奇瑞总市值已至少高达145亿元。某券商分析说,以7月20日收盘价计算,奇瑞的估值已经仅次于整车A股排名第4位、第5位的一汽夏利、江铃汽车,相当于江淮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31倍。 高市值并不代表高评估值,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了奇瑞的股权,但是这种高价格有其特殊性。姑且不谈针对投资者的保障性条款,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仍有不同。战略投资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还有打开市场等更为全面的考虑。外部投资的价格与评估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会将这一市值作为一项参考数据,但并不一定会得出与之相对应的评估结果。 专家建议采用收益法评估 说白了,奇瑞的非上市公司身份给这次联姻增添了不少变数。 非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基于净资产的评估。因此,两家公司共同将注意力转向了市场定价法。 除以上所谈的之外,采用市价定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奇瑞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与上市的江淮比较,许多相关资料的获得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时,此类资料的可控性也将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公司很难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 在相关资料的获得有共同前提的情况下,采用收益法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另外,由于评估值都是时点值,无论选取何种方法,相同的评估基准日至关重要,否则得出的结果是不具备参照性的。这需要并购双方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该不愿具名的证券业人士看来,*2操作性的办法莫过于在奇瑞上市失败的前提下,江淮通过定向增发股票使奇瑞成为其大股东,从而完成两家的完美融合。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