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异常动态从零申报入手的纳税评估案例来源:中国税网作者:张远勤日期:2010-11-12字号[ 大 中 小 ] 一、案例提要 日常税收管理是税收管理员必备之课,2009年1-7月,税收管理员张某通过日常税收管理,发现武宁**有限责任公司地方各税有3个月是零申报。于是向分局长提出,对该公司进行纳税评估的建议,经分局研究于2009年8月16日,将该公司列为纳税评估对象。依托主要财务指标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展开分析评估。至2009年8月26日,评估处理终结,共补缴税(费)款7.62万元,加收滞纳金0.2万元。 二、案例剖析过程 (一)公司概况 武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6月在武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注册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装品制造与销售。企业所得税为国税征收。 (二)分析选案 税收管理员通过对该公司2009年1-7月申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方各税有数月税款是零申报。因此,税收管理员将该公司有应申报而未申报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款这一疑点问题填入《评估分析报告》中的“涉税疑点问题描述”栏中,并提出需“税务约谈”的评估分析建议。经分局长批准,将该项公司纳税情况作为纳税评估选取对象。 各项涉税预警指标对照表 单位:万元 评估税种 2009年1-7月 2008年1-7月 变动率 城建税 1.2 4.4 -2.66 教育费附加 0.72 2.64 -2.66 房产税 1.89 2.73 -0.441 土地使用税 4.5 5.7 -0.56 印花税 1.1 2.25 -1.05 (三)疑点分析 对照上述纳税评估的预警指标,综合该公司2009年1-7月的申报纳税情况和“一户式”征管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以及掌握的其他方面信息,对该公司的各项疑点指标进行案头分析,以消除疑点。 疑点一。城建税税负同比下降过大。2009年1-7月申报城建税1.2万元,而2008年同期申报城建税4.4万元,同比下降266.6%,可能存在未如实申报城建税的问题。 疑点二。教育费附加税负同比下降也过大。2009年1-7月申报教育费附加0.72万元,而2008年同期申报教育费附加2.64万元,同比也下降266.6%,该公司可能存在未如实申报教育费附加的问题。 疑点三。申报应税土地面积与税额不符。2009年1-2季度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4.5万元,2008年同期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5.7万元,变动率-0.56.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指标估预警值提示,当申报税款变动率不等于0时,说明评估期申报应税面积与评估期登记应税面积不符,且偏离幅度越大,存在问题越大。 疑点四。从价计征房产税与登记不符。2009年1-2季度申报房产原值2256210元,申报房产税18952.1元。2008年同期申报房产原值3252560元,申报房产税27321.5元,变动率-0.441.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指标估预警值提示,从价计征房产税申报准确率大于或等于0时,属正常申报范围,当评估分析公式值小于0时,可能存在少申报房产税情况。且差异幅度越大,疑点越大。 疑点五。印花税申报同比下降过大,2009年1-7月申报印花税1.1万元,2008年同期申报印花税2.25万元,变动率-1.05.说明应税合同申报不实,存在少申报印花税情况。且差异幅度越大,疑点越大。 (四)约谈举证 按照纳税评估工作程序的要求,分局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明确了约谈的内容(相关举证资料)、具体日期和地点,经分局长批准后,安排两名评估人员送达该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按时携带相关举证资料上门进行了税务约谈。通过税务约谈,有关评估疑点处理、分析如下: 1、疑点一与疑点二问题。反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有数月未申报,该公司财务人员举证解析数月未申报原因是增值税进项抵扣过大,加之产品销售额同期下降过大,因而销项税少于进项税额。因而未有增值税随征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申报。但在企业提供的约谈举证资料-资产负债表中,发现4月申报期内(2009年4月10日补缴2008年度国税查补增值税41万元)未申报城建税2.05万元、教育费附加1.23万元。公司财务人员解析说是不记得申报了,接受补缴上述税费款及滞纳金。 2、疑点三问题。反映申报土地面积与登记面积不符,该公司承认少申报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原因是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土地等级单位税额不同,办税人员未及时了解新规定,因等级单位税额差异原因,造成少申报税款1.25万元。通过约谈,办税员同意按新的单位税额标准进行补办申报。 3、疑点四问题。反映申报的房产税与登记的房产原值不符,该公司解析为登记的房产原值未扣除当年因固定资产拆毁的房产原值部分,该部分房产原值为996250元,并出示了相关证明材料,经比对,情况属实。但在约谈中发现新建一栋厂房,房产原值1015650元,2月已交付使用,由于施工方发票未到,企业一直挂“在建工程”科目,未结转“固定资产”科目。应申报房产税0.71万元,原因是办税员对房产税税收政策不懂,同意按自查补办申报税款及滞纳金。 4、疑点五问题。印花税申报同比下降过大,原因是企业应税合同,1-7月有数月未申报,约谈中,评估员对企业应税合同,如何申报印花税,进行了纳税辅导,通过计算补缴各项合同印花税2.38万元及相应的滞纳金。 在与该公司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约谈后,税务约谈人制作了《纳税评估约谈记录》,经分局长签署意见,约谈初告成功。 (五)评估处理 分局评估人员根据《初评报告》、《纳税评估约谈记录》,拟定了《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分局长在《纳税评估分析报告》签署了意见,制作《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送达该公司,同时根据地方各税有关规定,补缴约谈中查补的各项地方税。该公司按照《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责令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补缴了城镇土地使用税1.25万元,城建税2.05万元,教育费附加1.23万元,房产税0.71万元,印花税2.38万元,合计税(费)款7.62万元,同时加收滞纳金0.2万元。由于企业纳税态度较好,经分局研究,对该公司只补缴税(费)款及滞纳金,不予以处罚。 (六)纳税评估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纳税评估奠定基础。通过加强学习,掌握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税务管理员的观念更新转变;通过辅导,使广大纳税人充分了解纳税评估的内容、要求和程序,认识到纳税评估是地税机关为了帮助纳税人依法纳税,减少风险,优化经营环境的一种“分析在前、提醒在中、检查在后”的服务性“预警式”管理方式,以消除误解,达成共识,奠定纳税评估的外部思想基础。 2、注重方法,掌握纳税评估的技术手段。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征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处理好计算机分析与人工分析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又要防止唯计算机化。二是积极推行分类评估。要制定分税种、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户,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推行企业电子报税,实现税企联网。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施评估。 3、确定指标,完善纳税评估分析体系。建议由市、县局统一组织调研,完善各税种评估指标,确定出不同指标的预警值及合理的区间值,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纳税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 (七)案例点评 本案例从纳税评估对象确定到纳税评估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流转税、财产行为税,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日常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体现了纳税评估工作对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收流失,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案例说明,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工具,还要求税收评估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此外,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税收管理员应当经常深入纳税户,调查了解纳税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充分掌握*9手资料,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异常动态,这样才能提高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