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异常源于“滞留票”来源:作者:李永革日期:2008-03-07字号[ 大 中 小 ]   “查清了!”这是某国税局稽查人员经过五天的辛苦努力,终于对某商贸企业约谈成功,该公司承认涉税指标异常的原冈是有“滞留票”,并表示把少交的13万多元税款立即入库!  原来,这个局的稽查人员接到稽查任务后,立即到“税收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对某商贸企业进行了网上查询,发现该公司有五项异常指标,即: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低;滞留票若干组;人库税款低于预警指标;所得税、增值税和销售收入比较明显不合理;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低。  看到这些指标显示,稽查人员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案例,怎么办?  案头分析制定预案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从查询系统了解到,该企业于2004年8月成立,是从事对朝出口食品、瓷砖的一般纳税人;2005年没有内销业务,应纳增值税为0;2006年1-6月应纳增值税为1191.45元;2005年亏损 29322.30元;2006年1-6月实现利润33277元。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稽查预案,并按照预案开始工作。  稽查人员采取先理后兵的策略,首先向企业宣讲了这次税负调查分析工作的目的和相关的税收政策。然后,让企业填写《纳税自查情况表》,说明异常指标及企业基本情况。两天后,企业按时填写了《纳税自查情况表》,并对五项异常指标逐一作了“合理的说明”。  稽查人员根据企业提供的《纳税白查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  夜深了,整个办公楼的灯都灭了,只有稽查人员还在挑灯夜战。“总算有了点头绪。”邹德刚自言自语地说。接着他强睁着带有血丝的眼睛与搭档们交换着自己的想法。经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可能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滞留票可能带来“体外循环”问题;二是企业内销库存较大,可能出现货物发出不记销售账问题。  锁定目标实地调查针对上述两个问题,稽查人员立即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一本本账的翻阅,一张张票的查看,一个个表格的核对,终于发现了5张滞留票。  为了搞清楚滞留票的原因,稽查人员又来到该企业的仓库进行实地盘点。企业库房不是很宽敞,且商品比较多,摆放的也不那么规范,光线又不是很好,尽管如此,稽查人员还是发现了问题,锌精矿和铣床等商品账实不符。  政策攻心开展约谈几天来,稽查人员已是十分疲惫了,可是稽查工作性质提醒他们办案一定要“趁热打铁”,否则,就容易节外生枝,把问题搞复杂。点完库后的第二天一大早,稽查人员就把该企业法人代表请到局里进行约谈。稽查人员直截了当问法人代表“你们企业有没有滞留票”?并解答滞留票,就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购买货物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不及时入账或根本不入账的发票。企业答这样的票可能有吧。稽查人员说“那就请你把滞留票问题给我们说明一下吧”。  “你们不都查过了,还用问我吗?”“是,确实需要你说清楚。”“那好,我告诉你们,我公司确实有几张发票.是因为退货才发生的滞留问题。”“那锌精矿和铣床账实不符.你怎么解释。”什么!账实不符?企业负责人先是惊讶,后是无言可对。稽查人员接着义开始宣传这次税负调查分析工作的目的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并耐心的说理斗智。面对铁的事实和强大的攻势,事实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该企业负责人承认:我公司确实有滞留票“体外循环”问题。主要是销售豆油实现销售收入345132.74元,销售锌精矿实现销售收入532396.52元,销售铣床实现销售收入94350元,因对方不要发票,我们为厂少交点税,所以购货取得的发票和销货都没有记账。你们既然检查发现了,我们认账,愿意接受税务机关的补缴增值税 130118.31元,课征滞纳金7351.68元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