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收银匿记 后台总机藏密来源:作者:宋会岭日期:2008-03-14字号[ 大 中 小 ] 企业财务人员利用后台掌控的两台微机,把前台一个收银台组发生的营业收入,一股脑儿从账上扒走。日前,湖北省老河口市某商业超市财务人员导演的一幕偷税闹剧,被当地国税部门揭开。 少见私企账的天衣无缝 今年7月中旬,国税干部在专项检查中发现,地处老河口闹市区的某商业超市,为一家小规模纳税人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副食、百货批发及零售业务。经查,2006年3月1日至 2007年5月31日期间,该超市财务账面申报销售收入117.9万元(不含税)应缴增值税4.72万元,已全部入库。 而比照该市7家超市月均4000元的纳税额度,在地理位置占优、消费群体较大、经营历史较长的情况下,该超市每月实际销售收入至少应在12-13万元左右,纳税应在5000元上下波动,而企业申报的月销售不过10万、纳税不足3500元,显然有悖常理。 面对企业的申报异常,检查人员决定从企业账面检查入手,详细核对,寻找突破口。从凭证到账簿,从明细账到总账,从总账到报表,逐一检查,连续四天的检查,未发现任何破绽。而且该超市申报纳税之准确,财务核算之规范,账面之天衣无缝,决不亚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私营企业纳税检查中,这种少见的情况,让见多识广的老稽查大开眼界。 仓库两台“培训”电脑支招 “不能简单从账面上看问题,必须调整检查工作思路”,从事10多年稽查经验的陈向荣坚定地说,要结合超市行业的特点,从外围调查取证。 检查人员从前台收银员,超市老总、仓库配货保管员进行取证,仔细查看前台的日交易量。就在对仓库配货员进行询问和盘点时,躺在仓库一角的两台微机,让检查人员眼睛一亮。两台八成新的电脑,不摆在柜台和财务室桌上,怎么会搁在这个角落?机上还连着线,从什么地方拆下来?谁动过,有何用途? 一连串的问号,问得超市老总支支吾吾,说是企业内部对收银员进行培训用的。 听着老总不自然的回答,稽查人员坚信有“戏”、这“巧”恐怕就在“机”上。检查人员当即要求连线开机,财务人员以微机管理员请假、密码不知为由,阻挠检查。 根据这一情况,检查人员兵分两路,一路人马返回局里补办税务文书,保全执法证据:一路人马请计算机专家,协助开机解密。 子母机分离50万销售“下账” 经过计算机人员连线开机,破译数据密码,终于真相大白,这两台微机是连接前台几个收银员的数据汇总机。 每月,企业的前台收银员把每个收银柜台的销售状况直接传输到后台的微机上汇总,所有数据由财务主管直接控制。企业财务报表也同样编制两套,分别与两台总机对接,一台(套)责外账,供税务部门抄报数据;一台(套)连接各柜台,内账由企业自己掌控。 通过微机数据核实验证:该超市在应税的12个月期间内,实际发生应税销售收入171万元,实现税收 6.94万元;企业申报的应税销售额只有117.9万元,入库税金4.72万元;前边收银台发生的53.2万元应税销售,被财务人员从账表中“扒出”,从而偷逃税款,罪魁祸首正是后台控制“内机”的“玩账人”。 原来,企业一名财务人员,听说税务人员要来检查,事前做好应检分账“准备”,却没将“机”分好,就匆忙拔线,将两台总机搬出财务室搁置在仓库里,不料被税务人员抓个正着。 目前,该企业偷逃税款和处一倍的罚款,被依法追缴入库。此案还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企业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本案之基本脉线是先看账、后巡查,过程平淡无奇。恰恰因企业财务人员放“机”这一不经意的环节疏忽,构成小中见大之悬案,终得案件成圆。退而言之,若企业“内机”藏好,结局可能另样,此可谓之偶然。但本案稽查思路突转、比对见异、技术渗透之亮点,亦为今后查案偶然中寓于必然。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