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据恢复手还原段财务记录的稽查案例来源:中国税网作者:侯志勇 王洪涛 丁瑞日期:2011-02-21字号[ 大 中 小 ]   2010年10月,吉林省白城市地税局稽查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市某娱乐会馆存在涉税违法行为。白城市地税局立即成立专案小组,协调公安机关,展开联合检查。  经初步调查了解到,该娱乐会馆成立于2009年,经理王某由于“懂经营、善管理”,生意做得很红火。不过,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涉税违法嫌疑。据知情人士反映,这家娱乐会馆开业至今,一直是在其他经营者那里取得串票,其本身也存在着逃税行为。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公安经侦人员和地税稽查人员,在检查前,特意进行了暗访踩点。通过摸查,发现这家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洗浴和餐饮两部分,且均以小票的形式先交由吧台,再由吧台统一汇总后,转交财务部门。专案小组决定,由公安人员分别对经理室、财务室、吧台等重要节点实施警力控制,税务稽查人员则负责突击询问相关人员。  起初,王经理对稽查人员所掌握的发票违法事实矢口否认,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很不配合,拒绝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面对财务人员的消极阻挠,稽查人员并没有灰心,而是试图在现金记录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当稽查人员提出检查收银机时,却发现,收银机的记录功能早就被毁坏掉了。原来,王经理做贼心虚,早就对税务检查作了防范。  这时,一名稽查人员在财务室的角落处,发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接通电源后却发现,操作系统设有密码,根本无法进入。稽查人员立即要求提供密码,财务人员却神情慌张地解释说:“这是台报废的电脑,早就打不开了。”  正在这时,专案组组长老李突然想起了局里刚刚成立的技术检查科,据说,这个科就是专门负责疑难电子账务破解的。可不可以把电脑交给他们试一试?  很快,技术检查科的同事便利用自编程序,将系统密码成功破解了。正当办案人员满怀欣喜地打开电脑准备查账时,却发现企业财务人员早已将记账程序中的数据库悉数删除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技术检查科的同事却突然提出,电脑系统并没有格式化过的迹象,也没有额外写入过新的数据,完全可以让他们再来试上一试。技术检查人员综合利用数据恢复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了还原、分析和整理。短短3个小时后,一份完整的财务记录,神奇地呈现在了办案人员的眼前。  在铁的证据面前,王某等人只好承认了全部违法事实。最终稽查人员根据电脑显示的财务数据,依法对企业作出了补缴税款、罚款15万元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