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某进修学校原始数据藏玄机 抽丝剥茧解悬疑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12-06-27字号[ 大 中 小 ]   ——上海市税务稽查五局对某进修学校的信息化稽查案例  基本情况  上海市某进修学校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本250万元,经营范围为中等及以下非学历教育。该校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  上海市税务稽查五局在布置2011年度税收专项检查任务时,将作为行业龙头的该校列为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业重点检查名单,对其采取信息化稽查。  案头分析  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业有收入结转方式不统一、淡旺季分明,入行门槛低、利润率较高,外聘师资量大、教师工资高,与出版行业联动发展等几个行业特点。稽查人员从该校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分析出,该校经营状况良好,符合非学历教育培训行业利润率较高、教师外聘工资较高等行业特点。但是面对该校庞大的税收申报情况,不得不提醒稽查人员留心其收入结转情况,即关注该校是按照何种方式结转主营业务收入的,以及结转收入情况是否属实,税收是否正常申报。  稽查情况  稽查人员将取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利用“万能数据导入”功能将其导入奇星税务查账软件,成功还原了2009年度和2010年度账套信息。通过关注各主要税种,稽查人员排查和筛选了软件提示的各类疑点,没有发现明显的涉税问题。  利用查账软件的预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关联分析,明确了该校是在预收培训费时计入“预收账款”,按照课程进度逐步结转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的。了解了该校结转主营业务收入的方式,稽查人员却发现,其结转收入的凭证都仅以“进度收入”4个字作为摘要,这引起了稽查人员的好奇。其结转的依据从何而来?结转的数字中是否有隐匿?  对于稽查人员提出的疑问,该校财务人员拿出一张从业务系统导出的《预收账款明细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详细记载了该校各类培训班的开课情况。稽查人员通过对导出的数据逐月验证,发现其财务账套中记载的数字与业务数据和文档文件中记载的余额完全吻合,即该校是按照业务系统自动计算的数字结转收入的。  在该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一个班级的名称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注意:这个班级出现在每个月《预收账款明细表》的最后一行,班级名称叫做“延转虚拟班”,开课时间显示为1950年1月1日,结课时间显示为2050年1月1日,跨度居然有100年!此班级每日预收款或增加、或减少,至稽查当月,竟有余额504万元。“延转虚拟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这些款项是否应为该校收入?  经询问,“延转虚拟班”在业务系统里的余额是这样产生的:在正常开班授课的情况下,该校按照进度逐月结转收入,但当学生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完成课程,一般的情况是不会退还学费,而是可以申请延期转班,该校就将此学员还未结转的余额转至“延转虚拟班”账户。根据校规中延转有效期为一年的规定,学员可以在一年内,选择其他课程,该校将其在“延转虚拟班”中的余额转入新班级账户中。当学员明确不会再来上课了,该校会将余额计入收入。那么没上课、没退款、也没有放弃的,余额就会一直宕在“延转虚拟班”账户中,造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余额。了解了“延转虚拟班”的概念,也就明确,宕在这里的余额中一定有应结转而未结转的收入。  于是稽查人员再次登录“报名系统”,对名为“延转虚拟班”的班级进行搜索,选中所有字段名,将收支情况全部导出,生成一张《延转班级表》,以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延转班级中转入和转出的情况。当稽查人员把这张表呈现在该校财务人员面前时,其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的确有应结转的收入,并解释延转班级每天均有学生办理,单笔金额较小,他们的系统没有对超过时限的学生进行提示,导致漏计了这部分收入。财务人员还提供了《延转退款情况表》和《延转放弃情况表》两个文档文件,分别记载了学员退款的情况和作延转放弃的情况。将这3张表的数据综合,有关“延转虚拟班”的全部数据就完整呈现在稽查人员面前。通过整体分析计算,该校宕在“延转虚拟班”账户的余额实际为425万元。  稽查人员利用SQLServer数据库作为分析计算的工具,新建数据库后,将与延转班级有关的3张表《延转班级情况表》、《延转退款情况表》和《延转放弃情况表》导入数据库中。经过查询,把原3张表中数万行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了一一筛选,并明确对应出了每个曾经办理过延转的学员的详细余额信息。至此,425万元余额的来源终于大白于天下。稽查人员还按预收款的时间作了详细划分,由于2010年7月~2011年7月之间的预收款未达到结转期限,因此可以暂留在该账户中,其余款项则均应转出并计入收入,缴纳相应税收。  稽查处理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稽查人员将检查起始日前应结转的收入作补税处理。由于该校行为并不存在主观故意,因此不作罚款处理。共查补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共计44万元,加收滞纳金3万元。该校对税务处理决定无异议,税款已全部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