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 努力实践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源:江苏国税网作者:王成双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溧水县局试点税源分类管理                    溧水县局共设5个税务管理分局,下设18个税务责任区。税务责任区基本上按地域范围设立,按地域集中管理税源减少了管理员来往路途,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管户的增多,各税种管理要求的提高,责任区税源管理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责任区管理员面对大量管理事务,疲于应付,不能深入到企业特别是大户中去了解税源、企业税负状况,有些工作浮在表面,存在疏于管理的现象;2、重点税源户分散在各个责任区,管理员对大户、中小户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均衡,没能体现出重点企业重点管,不能主动化解重大税收风险;3、由于缺少对重点企业深度剖析,没有掌握其基本情况和规律,以致税收行业管理不够深入、完善;4、各责任区管理员业务技能、征管经验客观上存在差别,而工作数量、质量要求相近,没有充分发挥一些业务水平优秀的干部的工作潜能。总之,当前税收形势要求创新管理,优化配置,来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新突破。                    溧水县局领导班子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收入形势,寻找对策。溧水县局税源结构是大户起支撑任用,67户重点大户税收收入占县局总收入70%,各分局同样是大户挑大梁。他们认为在目前管户增多、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对所有税源进行精细化管理难度很大,只能确立“管细大户、管好中户、管住小户”的目标,分步推进税源管理精细化。经过充分酝酿,他们提出了在各管理分局进行税源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小企业区域管理结合行业管理的分类方式,调整税务责任区设置,完善管理员职责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增强对税源的监控能力。相关职能科室开展了深入调研,制定了税源分类管理方案,并选定第四税务分局为试点单位,从2005年2月至10月进行税源分类管理试点,2006年底在县局全面推行。                    该局四分局税源分类管理试点经过宣传发动、税源梳理、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主岗竞岗和辅岗“双向选择”、责任区范围调整、新管理模式运行及总结提高等阶段,目前已平稳、有序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好中选优,建立竞争择优机制                    税源分类管理需要对机构、人员和制度进行重组、调整,这一系统工程离不开全体干部的积极参与,该分局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干部开展谈心活动,摸准干部的思想脉搏,统一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了新形势下实施税源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重点税源企业规模大,适用税收政策复杂,对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管理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征管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制定了《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主岗竞争上岗和辅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明确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人员岗位条件,从分局通过能级管理改革竞争上岗走上责任区主岗的3名人员中再次竞聘,好中选优,配备重点税源责任区主岗。对辅岗实行“双向选择”,选配了优秀的辅岗人员。分局还结合重点税源管理实际,制定《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管理办法》,明确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岗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步骤等基本职责,做到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权责匹配对等,责任追究到位。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人员管理和县局能级管理制度相互衔接,逐级晋升,定期考核,能上能下,进一步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全面分析税源,明确思路,建立连续监控机制                    该分局对所有企业进行梳理,依据销售额,应纳税款、用票量、注册资金、征管难度大小等标准,选择了38户企业列入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进行管理。这38户企业2006年1-3月销售收入计26721.78万元,占分局企业销售收入73.39%,入库税款计1131.38万元,占分局收入80%,用票量占分局企业的80%.                    为了更好地监控重点税源企业,分局首先分析税源形势,主动应对。对38户企业逐一分析、归纳,观察企业构成情况。从是否享受优惠政策看,有8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其中3户民政福利企业,1户即征即退企业、4户直接减免的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从增值税抵扣凭证种类看,其他凭证抵扣企业7户,其中造纸、金属冶炼、化工等用废企业6户,农产品抵扣凭证企业1户。从行业上看,粉末、油漆等化工企业9户,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7户,机器机械加工型企业8户。从规模上看,有超亿销售收入企业2户。收集每类企业行业情况、工艺特点、适用税收政策和管理要求,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服务。                    其次,抓住管理重点,明确方向。针对不同企业征管难点、薄弱环节和纳税诚信度情况确定风险企业18户,每一户风险企业确定相应管理对策。在8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中,确定3户民政福利企业,着重核实其生产能力、税负情况,防止虚开专用发票和转移税负,检查残疾人员到岗等管理情况;确定4户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核实废旧物资收购、销售真实性,购销内部管理和发票使用情况,做好收购对象的回访。在增值税其他抵扣凭证企业中,确定5户用废企业和1户农产品经营企业,着重核实企业物耗、能耗,投入产出情况,监控税负,防止利用其他抵扣凭证虚增进项额,同时防止虚开专用发票。在化工企业中,确定3户粉末企业,加强帐册管理,控制投入产出比,为分局其他众多粉末企业提供管理借鉴。在规模大企业中确定2户超亿元销售收入企业,着重做好关联交易审核、确定,防止转移税负。                    第三,连续指标监控,定准目标。增值税方面,依托8.0系统,按月导出重点企业相关数据,逐一登记其销售收入和税负情况,连续跟踪,发现纳税异常户,及时进行税收分析,同时根据专用发票,“四小票”核查信息,上级下发的有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所得税方面,按年建立各成本、费用项目占收入比等财务指标,观察变化趋势,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税负分析、纳税评估提供线索。通过以上措施,责任区工作目标明确,为提高税源管理效能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逐户全面分析,单户建档,建立税负分析机制                    将增值税税负分析作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核心,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总结规律,提炼控税数据模型,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精细化管理。                    一是建立合理的分析频率。按照管理要求和涉税指标变动程度,对重点税源企业每年进行2-12次全面(专项)税收分析。对按月退税、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按月税收分析(核查);对销售收入、税负等指标出现异常企业不定期分析;对重点风险企业、按季返还增值税的企业按季分析;对纳税正常等其他企业按半年分析。                    二是深入税户,开展高质量的税收税负分析(评估)。深入税户,帐物结合,掌握纳税人基本信息,弄清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能力;生产产品生产成本、原材料、动力、燃料定额消耗;产品产销率、库存情况;进货和销售渠道以及发票使用情况等。结合企业往年情况,计算企业物耗、能耗、投入产出等比率,并参照同行业数据,评价这些基本比率的准确性、可靠性,依据这些数据模型测算出企业的理论税负。责任区管理员根据申报信息、金税信息、四小票采集信息等计算该企业某一时期的实际税负率,将实际税负率同理论税负率比较,观察差异,定性定量分析原因,进一步找出影响税负差异的因素,评价这些因素是否正常,对有疑议的,进行评估、约谈,建议企业自查自纠,或者移送稽查处理。                    三是及时收集整理信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一户式”档案。责任区管理员加强核查,收集涉税信息,对征管系统“一户式”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核实后及时按规定程序调整。在税负分析、核查中总结、提炼的涉税生产指标、财务指标、税收指标以及其他可长期利用有价值信息纳入档案理,资料装订成册,建立“一户式”档案,并电子备份。企业单户档案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数据模型、税收评估报告、征管建议、纳税诚信度记录等,是各级税务人员全面了解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等动、静态信息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长效管理。                    四、突出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建立优质服务机制                    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管理员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将服务融入管理之中,纳税服务做到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以纳税服务促进税源管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一是推行纳税服务规范化。责任区管理员认真履行《征管法》规定的法定服务义务,内部服务规范,认真遵守各项廉政制度;注意言行细节,自觉维护形象。责任区有2户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每月都办理退税,管理员每月上门核查,审核大量资料,他们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热情的态度,保证退税及时到位,受到纳税人赞扬。                    二是推行纳税服务个性化。重点税源企业规模大、适用政策复杂,责任区管理员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服务要求,提供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结合企业行业状况、税负分析、核查事项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政策解释和纳税辅导,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他们收集政策,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完善财务核算,安装管理软件,规范台帐记录。对民政福利企业帮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四表一册”,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减少企业风险。分局共向25户企业提出征管建议62条,完善企业登记信息16条,提醒企业自查补报税款36.5万元。                    三是推行纳税服务人性化。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千方百计帮助纳税人解决办税困难。对重点企业每月至少服务1次。不分上下班时间帮助纳税人解决网上申报、网上认证,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中的故障。重点税源责任区网上申报率一直保持95%以上。耐心细致解释宣传政策,争取纳税人理解。某企业因个人借货业务利率超标,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管理员对照政策多次宣传解释,指导企业规范操作,最终该企业愉快补缴税款4万多元。四是推行纳税服务多样化。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纳税辅导,政策解读活动、上门服务以及邮箱速递,方便纳税人;通过行风评议、召开纳税人座谈会、税收调研、纳税评估,听取纳税人意见建议,改进服务工作。从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反馈情况看,企业对重点税源企业责任区满意率为100%.                    在对重点税源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该分局积极做好一般税源的管理:一是配足力量,管好管住中小税源户。由于管户的调整,一般税源责任区管户平均增加近50%,日常工作量明显增加,分局经过研究,一般税源责任区配备管理员3人,其中辅岗2名,以便完成新增工作量。二是逐步推行税收行业管理。一般税源责任区管户多、行业性特征明显,分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塑料制品、黑霉企业、玩具、粉末等行业开展剖析,提炼生产、税收指标,加强行业管理。三是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同工商、地税和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互通税源情况,加强非正常户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5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四是严格考核,提升征管质量。制定一般税源责任区管理办法,引导一般税源责任区管理员紧咬征管目标,扎实工作,提高各项征管指标,从而促进分局整体征管质量。                    通过分类管理试点运行,该分局税源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通过税负监控,促进了收入增长。34户入库税款的重点企业2006年1-10月平均税负为4.68%,与上年同期比翻了一番,82%的企业税负比上年同期增长。34户企业入库税款5111.77万元,剔除新增税源,比上年增长32%.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增长带动了分局税收整体增长。二是通过精细管理,提高了征管质量。重点税源企业企业税款准期入库率达98%以上,企业当月无欠税,企业申报准确率99.9%,未发现重大税收案件。三是通过科学管理,锻炼了队伍。良好的用人机制吸引众多干部想加入重点税源岗,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业务、勤奋工作,增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重点税源岗的责任感、荣誉感,又促使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人员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摸索重点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四是通过重点服务,树立了国税形象。管理人员在税源分类管理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其规范、个性化的服务,使税收工作潜移默化中得到纳税人的理解,征纳关系密切,满意度明显提高。五是通过信息共享,提供了有益借鉴。重点责任区管理员规范执法,优质服务,为其他责任区起了示范作用,其工作做法、经验可以通过单户档案共享,促进了其他责任区税源管理、行业管理深入开展。                作者:王成双 作者单位:溧水县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