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来源:江西省地方税务局作者:占秋明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以规范化夯实基础 以信息化推进改革 以文化建设激励员工 税源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有效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方向。 税源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基础的搭建,需要征管改革的创新,需要员工潜能的发挥。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墨守陈规,就会止步不前,征管改革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支撑。人心涣散,就会一事无成,有效激励员工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地税文化建设,是提升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换句话说,就是要以规范化建设夯实征管基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以地税文化建设有效激励干部职工,从而全面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一、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从字面上理解,精,是指精确,细,是指细致。精细化管理,则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具有其特定的内涵。精细化管理源于工商管理,是工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5化,抛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而想办法避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种种浪费,精益求精,从而力求生产“零缺陷”、“零库存”等的努力。受工商管理方式改进和理念更新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国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发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政府再造”“企业化政府”等口号,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大量吸纳和采用工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受“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为提高行政效率,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的行政管理逐渐从传统管理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行政管理过程中吸收工商管理经验的事例屡见不鲜,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税源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升华。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简言之,税源精细化管理是税务机关追求税收征管“零漏征”“零漏管”的过程,是一种管理理念,是税收征管长期乃至永恒的目标。二、税源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征管业务软件统一平台的建立、征管查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和征管基础的不断加强,我省地税系统近年来税源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税源管理工作仍然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源管理职责和管理过程不规范税源管理职责不规范。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不是某个部门力所能及的,它有赖于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只过分强调处(科)中的征管部门或征管查系列中的管理部门的作用,这种简单直觉式的观点,导致税源管理职责不清,乃至税源管理缺位现象。税源管理过程不规范。通过规范化建设,征管制度和办法基本形成了规范化文本,对各项工作的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表证单书均进行了科学界定和明确,规范化文本的全面执行,意味着征管制度和办法的全面落实,必将对税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流程不到位、工作质量不达标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个体开业登记在征管软件中赋予纳税人管理码后,税收管理员不及时实施调查并依相关作业指导书发起税种鉴定工作,导致纳税人只登记不纳税,游离于纳税申报之外,漏征现象随之产生,工作的不规范导致税源管理漏洞的出现。 (二)税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征管业务软件主要模块先后开发与运用,使我省地税系统的征管信息化水平取得质的飞跃,但这种飞跃,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在征管业务软件八大模块之外,由于开发精力的不济、开发计划的先后安排或主观上的忽视,针对税源管理的软件或模块严重缺失。从户籍管理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对,到税收管理员操作平台及纳税评估软件,再到征管资料“一户式”电子存储等,均缺乏信息化的支撑,制约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税源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再好的征管制度和税源管理办法,再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要靠人来操作,人是*9要素。我们有不少税源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受制于人的因素,执行效果欠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相互踢皮球,做和尚不撞钟等现象有时发生,税源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三、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一)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夯实税源管理基础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责分工。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把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分为日常税源管理、税源监控和税源分析。日常税源管理包括户籍管理、属地原则下的划片和分类管理、纳税评估等;税源监控包括分级、分行业、分税种以及对重点税源等进行的监控;税源分析从大到小包括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进行分析,宏观分析要考察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相关的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责分工,就是要针对上述税源管理内容,在规范化相关文本中明确征、管、查及相关机关处(室)的职责。在征管查相互制约的架构下,税源管理是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税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管理部门,负责申报征收、会统核算的征收部门和负责税务稽查的稽查部门具有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界定税源管理由管理部门为“主”、征收和稽查部门为“辅”,并在规范化文本中进行具体细化,有利于避免管理部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也有利于消除征收和稽查部门克服税源管理与己无关的现象。在机关处(科)室,税源精细化管理主要涉及到征管、税政和计会等业务部门。征管部门依其固有的贯彻落实税收法规程序的职责,在税源管理方面重在从征管流程上“搭台”,并从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等角度切入,实施户籍管理、分类管理、划片管理等日常税源管理。税政部门从单项税种管理、单个税目管理、重点工管理等角度切入,实施税源过程监控,负有税源精细化管理“唱戏”的角色。计会部门通过税收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实施对税源的有重点、分行业、分税种、分经济性质等的监控与分析。认真执行规范化文本,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规范税源管理过程。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分片管理税源的工作人员。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首要的是要通过明确和细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考核与追究办法,解决“税收管理员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做,做不好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规范化文本在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化描述的同时,对岗位责任、工作标准进行了明确,其作业指导书和表证单书,从纳税人开业、变更、停歇业等户籍管理,到税务认定管理、核定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减免税管理、税源监控管理,涵盖了税收执法及税源基础管理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认真执行规范化文本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过程,通过规范化文本的执行必定会在规范税收执法的同时,极大加强税源基础管理。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际操作层面上,规范化文本难以涵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所需的所有方面,需要基层税务部门在落实税收管理员过程中不断探索,务实创新,持续改进,对可行做法和措施,提练成作业指导书和表证单书,并通过上级组织的论证和推广,不断提高文本的层级。(二)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助推税收征管改革信息化是征管改革的依托,在优化机构设置、明晰岗位职责、简化征管流程基础上,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于助推征管改革、对于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现状,目前应以与金税三期对接为前提,着重完善现有软件、开发新软件,同时抓好硬件、网络和安全建设。对现有的软件要在梳理问题、调整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按照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或调整新软件的开发计划,加快相关度高的软件开发进度,结合当前的征管工作需要,应尽快开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网上申报平台、部门联系平台、纳税评估软件和税收分析软件。(三)持续推进文化建设,激发干部职工活力组织文化是组织活力的内在源泉,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通过地税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改造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责任感、使命感,可以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地税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地税文化建设要着眼于精神层面有计划地展开,切忌在物质等表层文化建设上做文章。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关键是塑造和改变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需要激励,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管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的满足,激励是有效满足个体需要、强化其行为的过程。各级地税组织应该区分不同类型的干部职工,以有效满足其物质、尊重、认可、实现自我的不同需要为代价,来*5地换取个体追求与组织目标的重叠,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作者单位:景德镇市地税局)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