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预测方法在税收预测中的具体应用来源:江西省地方税务局作者:余敏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 税收预测是提高税收预见性,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基础,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因素和税收历史资料是做好税收预测工作的前提。统计、数学、演绎推理等工具是在税收预测中常采用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税收预测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又具有一定准确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预测方法。一、基数增长法 基数增长法指把上年税收收入作为基数,综合经济发展、税收增减趋势等因素确定一个增长比例,用来测算下一时期的税收收入。基数增长法的难点是确定增长比例,增长比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预测数值的准确,增长比例的确定可以用后面介绍的趋势预测法来计算或用弹性系数倒推来计算,也可以简单的套用上年税收增长比例。例1.江西省地税2004年组织入库地方各税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31%,2004年GDP增长率13.2%,预计2005年GDP增长率为12.3%。简单套用2004年增长率,测算2005年收入应为111.1×31%=145.5亿元。2004年税收弹性系数:31%/13.2%=2.348,假设2005年弹性系数不变,那2005年税收增长率应为:2.348×12.3%=28.89%。测算2005年收入应为:111.1×28.89%=143.19亿元。例1中对增长比例的确定方法比较简单,测算出来的数据与2005年数值与2005年实际征收的收入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两种确定增长比例的方法适合税收增长历年变动不大、弹性系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二、调查摸底法调查摸底法指对税源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的数据来测算税收收入。如调查本地车辆拥有量来测算车船使用税、调查应税土地面积来测算土地使用税、调查房屋销售面积来测算销售不动产营业税、调查调查建筑工程量来测算建筑业营业税等。调查摸底法的数据是来源于各管理单位的基础数据,如果各管理单位在调查摸底过程中认真仔细,其数据的可性度相对会比较高。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中,可以根据工作量、数据量大小来确定是进行抽样调查还是全面普查。全面对本区域税源进行调查工作量大,也不现实,一般地可以对本区域内一个或几个比较重要的税种进行调查摸底,再分析该税种(或几个税种)历年所占收入比重来推算下年总收入。三、一元线性回归法 一元线性回归法指判断有关联的税收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线性关系,把两个有关联的指标抽象成数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经济指标的变动来测算税收指标的变动。如判断某一区域生产总值(GDP)与税收收入的关系、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金融业营业税与贷款规模的关系,建立两组数据的数学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法在税收预测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做税收预测工作最有效的利器之一,是税收分析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首先要从定性上分析两组数据是否具有关联,其次要对分析数据进行修正,剔除不可比因素,再次是判断其相关性。例2.根据2000年到2004年全省GDP和税收收入数据来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因税收政策因素,2000年到2004年间屠宰税和固定资产投资税相继停征,为保持数据的可比性,修正值中剔除了屠宰税和固定资产投资税。表一为原始数据,表二为修正后数据与GDP关系表。在修正数据时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非税收入因素考虑进去。整理好了数据后就可以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来计算相关性,建立数学方程,如表三。下面就可以来计算相关系数R,R=∑[(X- X0)×(Y- Y0)]/[ ∑(X- X0)2 ×∑(Y-Y0)2 ]1/2其中: X0=(∑X)/N, Y0=(∑Y)/NN为数据组长度,即采用的数据年份,这里为5年。代入数值,得R=0.9845。R接近1,表示两组数据强相关,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方程式为:Y=BX+A。其中:B=∑[(X- X0)×(Y- Y0)]/ ∑(X- X0)2 ,代入数值,得B= 0.0371 。A= Y0-B× X0,代入数值得A=-19.2823。得到一元线性方程Y=0.0371-96.4415×X。2005年江西省GDP为4070亿元,代入上方程,测算出2005年税收收入为:Y=0.0371-19.2823×4070=131.6192,与2005年的实际税收收入非常接近,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越强,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越强。四、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指根据税收收入历史数据来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如根据历年税收收入中各税种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来预测下一时期各税种的结构变化,或根据历年税收收入占经济总量(如GDP、财政收入等)的变化趋势来预测下一时期比重的变化趋势。一般地以年份为X轴、税收指标为Y轴,税收相对指标用柱状、绝对指标用点加折线坐标图上标示,可以很直观看出分析指标的变化趋势。例3.根据例2的预测结果,测算2005年分税种值。首先对历史数据进行加工,一是剔除停征的税种,二是调整2001年营业税和所得税,调整额为8亿,再计算出历年各税种比重、平均比重,如表四。以营业税为例,对营业税2005年比重走势做个详细分析,计算出其绝对平均差,并在坐标图上标示。营业税比重坐标标示图:从表五和坐标图上可以清晰看出,2000年到2004年营业税比重在48.94和50.93之间波动,以2002年为中点,前两年均在50以上,后两年只有2003年在50以上,总体变化是逐步趋小,平均波动幅度为0.76,在确定2005年营业税比重时可以考虑用平均比重减去平均波动幅度,50.32-0.76=49.56。根据例2预测出的2005年税收总量,不难算出2005年营业税为:131.62×49.56%=65.23亿元,也比较接近2005年的实际征收额。以此类推,也可以测算出其它各税种税额。五、年均增长率法年均增长率法指根据历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来测算下一个或几个年度后的税收收入。在运用年均增长率法时要注意基期数据,此种方法多用于较长预测周期的测算。例4.根据“十五”时期地税增长率,测算“十一五”时期地税增长率。“十五”时期税收年均增长率=[(1320000/519152)1/5 -1]×100=20.519%,以2005年为基数,套用“十五”期间增长率,可以很快测算出“十一五”期间各年税收。如:2010年:1320000×(1+20.519%)5=3354242亿元。2009年:1320000×(1+20.519%)4=2784822亿元。2008年:1320000×(1+20.519%)3=2310689亿元2007年:1320000×(1+20.519%)2=1917280亿元2006年:1320000×(1+20.519%)=1590852亿元六、综合分析预测法综合分析预测法指根据多种预测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税收收入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进而找出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预测数据。在分析预测中要根据分析预测的对象注意运用不同的方法,同一个预测对象也要选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在具体应用中要灵活掌握。在使用多种方法分析同一个对象是,要根据分析方法、不同数据来源对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或加权平均等方式进行综合归纳。在综合分析预测中还要注意对分析结果的修正,要充分考虑物价指数、银行利率、外贸形势、能源价格等主要基础产品价格、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等因素,对预测结果做最后的修正。(作者单位:宜春市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