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监控问题浅析与思考来源:江西省地方税务局作者:刘爱生日期:2008-02-25字号[ 大 中 小 ]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积极组织税收收入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监控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和税收征管的效率。 一、当前税源监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行税收征管方式没有完全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收购、合并、解散、破产、撤销和股份制企业的分合经营、连锁经营等实际情况,使纳税人、纳税地点及生产经营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滞后,税收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从旧有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税源管理不到位、税源状况掌握不全,对组织收入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二)税源监控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内容不全面。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掌握只停留在纳税人所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上,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等*2征管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比较少,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二是收集掌握的企业信息不完全真实。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大,非公有制经济比例不断上升,异军突起的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利润*5化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部分纳税人上报税务机关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税源状况不够真实,存在隐匿收入和少报收入现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不能全面掌握;三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近年来,税务机关的信息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落后于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国地税、工商、银行等单位尚未联网,信息难以比对,不能够适应对企业信息管理的需要。(三)税源监控方法单一。目前的税源监控工作主要是到企业了解情况、电话咨询等监控方式,了解到的情况只是间接从纳税人那里获得,缺乏主动性。同时税源预测分析主要采用“基数+增减因素”法(即:以上年税收会计核算反映的实现税源加税源典型调查估计的增减因素作为本年预测期的税源)既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与实际税源相差较大。(四)社会协税护税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门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税务机关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仍未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个别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等情况配合不够,造成税务机关无法从其它部门了解到企业的具体、真实情况,社会力量护税协税没能得到充分调动,成为税源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建立科学税源监控体系的思考(一)建立税源监控运行机构及业务流程。税源监控工作的推行与开展,要以专业化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鉴于税源监控内容广泛、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需要,应设置专人具体负责监控指标的建立、监控范围、监控手段的确立、监控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监控工作的有效开展。税务机关应设置监控资料采集、受理岗,监控资料管理、监控岗,实地核查岗等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二)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应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经营情况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体系。科学的监控指标体系应当综合反应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整体情况,尽量贴近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指标应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部分。主要应包括税负率、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比对,零(负)申报次数、认证不符次数、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比对,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比对。变化值应以上年、上季、上月等多种时段为基期进行计算,与现实比对。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应用指标对下期的应纳税额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不断改进数据模型。(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方式。一是税源的事前监控管理,即税务机关对纳税户的监控。这一环节主要是加强户籍管理,严格税务登记,加强认定管理以及停复业和非正常户管理,杜绝漏征漏管,防范税收流失。二是税源的事中监控管理,即税务机关对应税收入的监控。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将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5限度地纳入可控范围之内,以便监督和促进纳税人诚实申报、依法纳税。三是税源的事后监控管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潜在的税源是否转化为现实可征税源的监控。通过事后的监控管理,实现对纳税人应税收入全额纳税的控管,以保证税源监控的最终实效。(四)完善现代化税源监控手段。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税人偷漏税款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在新时期要提高对重点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监控手段的现代化。一是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完善重点税源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二是全面推行并使用税控装置,即电子收款机,建立严密的防伪系统,使税源监控方式更加科学、严密、规范,监控企业的真实收入。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与工商、银行、国税等部门实行计算机联网,确保计算机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努力探索运用电子化实施监控管理的途径,达到人工监控与网络监控并行,提高监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五)建立健全护税协税网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建立健全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护税协税组织,完善护税协税考核办法,明确护税协税职责;地税机关应当加强与工商、国税、银行、司法等部门配合,扶持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展,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作者单位:新余市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