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地税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来源:淮安市淮阴地税局作者:海柏 刘彬 木子日期:2012-12-17字号[ 大 中 小 ]   地税十五年发展历程雄辨地证明,创新是地税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命源泉。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基础,路径创新是思路与方法,制度创新是关键和保障。认真总结十五年创新经验,对于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声,理论创新是地税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十五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体系指导的结果。  从地税局成立之初,我们就着力塑地税精神,树地税形象,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率先进行征管改革,继而大刀阔斧进行机构、行政、后勤、内控、下放涉税审批权等一系列改革,营造了浓烈的地税文化氛围,形成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纳税服务格局,构建了和谐征纳关系,树立了良好地税形象,地税事业得以长足发展,地税部门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大量富有成效的创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税收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使社会主义税收理论得以系统化、完整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道路,展现了广阔发展空间,描绘了美好前景,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一)理论创新要从观念层面倡导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文化。要使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和发展,优先要改变和扭转的是创新观念不足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重点解决“敢”、“勇”、“善”、“能”四方面的突破。  在“敢”字上形成突破,树立敢于创新的批判意识;在“勇”字上形成突破,树立勇于创新的冒险精神;在“善”字上形成突破,树立善于创新的主导观念;在“能”字上形成突破,树立能于创新的文化模式。淮安市地税局较早提出“*5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和“不让税干有犯错误的机会”以及“以制度管人”的理念,无疑是观念创新的创举。  (二)理论创新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  我们所建设的和谐税收应该是法治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征纳和谐,协调发展的税收。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时刻把握经济发展的脉络,了解纳税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清楚税收工作的现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结合发展宏观层面和主体微观角度,通盘考虑,与时俱进,不能浅尝辄止。  创新是建设性和积累性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创新,反思和调适的过程,才能完善地税工作运行机制。  (三)理论创新必须是坚持实事求是,做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实事求是无从谈起。同时,实事求是又是实践的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离开了实事求是,实践就是盲目的。总之,实事求是一面旗帜,它引导实践,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而离开了实践,实事求是则无从谈起。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四)理论创新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  创新的基础必须有全新的理论来支撑。现在的问题是主观主义学风还没有根本扭转,一是教条主义,凡事都要看上面文件是怎么规定的,领导是怎么布置的,显得机械、教条、呆板,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二是经验主义,凭借多年的老经验、老做法,约定成俗,一成不变,年年老样子,稳稳当当过日子,这些都是理论素养不足的表现。要理论创新必须发扬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到理论高度去升华,进而推动再创新。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创新不单是领导思维创新,也不是少数人行为,必须人人有份,全员参与,大家创新,集体攻关,这样创新的成果才会丰富而有成效。  理论创新切忌杜撰名词,搞花样子走过场,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切合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具有特色。  在全新理念的[*{c}*]下,加上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以及服务理念的转变,才能有效降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提高绩效,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路径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创新孕育改革,改革推动创新,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改革与创新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改革是空前的伟大事业,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遵循,因此,改革自开始起就面临路径的选择。  (一)改革创新得益于大胆探索。对此,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经典语录,他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邓小平的指示告诫我们,改革要大胆探索,要坚定不移,要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我们现在讲的创新,就是一种改革的行为,是改革的必然体现。  创新是一种扬弃,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高的过程,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发展好的,是在开创地税工作新局面进程中的一次扬长弃短。今天的创新不是否定地税的昨天,而是通过解放思想着眼未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新体制、新方式。创新需要一种勇气,标志是与时俱进,标准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探索,开创未来。地税工作创新就是要冲破不适应发展的条条框框,在让纳税人满意,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基础上,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勇于超越自我,超越同行,着力解决具体问题,提升效能,使地税工作持续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创新平台。  (二)改革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告诫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回顾地税改革的历程,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好的成效、好的局面,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调整、完善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必须以求真务实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细节,一件一件具体事情去开拓进取,渐进发展,良性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把地税事业推向前进。  (三)改革创新必须全面推进,地税工作各个环节(征、管、查)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都是有机整体,创新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全面推进,整体发展。我们最早是从征管改革开始的,继而推动了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没有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地税事业的改革创新就会半途而废。  地税工作创新是全方位的,它涵盖地税工作全过程,形式上包括征收创新、管理创新、稽查创新、纳税服务创新、地税文化创新、绩效考核创新等,它的内涵包括发展目标的创新,发展思路的创新,发展标准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创新,只有全方位创新,全面推进,才能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稳定性的特征,能够发挥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破解发展难题,排除发展障碍,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  制度创新首先是制度本身的创建,一个良好的组织与规范是良好的地税运行机制的基础,没有好的制度体系,就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没有良好的组织规范,就会形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好的制度体系,才会创造好的绩效。必须把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以各项刚性的政治、行政、经济、文化等制度为载体,强化在各项工作中,[*{c}*]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制度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目的、需要和本质,以维护基本权利为价值导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制度管人才会形成现实。  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减少阵痛,节省制度变迁成本,最有效手段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约束人的行为规则与行为规范,调整落后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与文化传承,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以获取社会价值的普遍认同,成为大家统一的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崇高的风尚。  制度创新的第二面,是要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创新,鼓励创新,促进创新,形成制度模式,使得创新成为自我运行、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主导力量,借助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创新源源不断,又可以对创新应用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确保创新的效益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和*5化。  第三点,制度创新要有制度实施机制与环境,使地税各项工作都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调整制度创新的思路,提高制度创新的科学性、协调性,切实形成一个高效有力的地税工作运行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不缺乏制度,也不缺乏制度创新的能力,而是缺乏一种实施制度的环境和条件,制度得不到执行,形成虚设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个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制度实施成本降低,使违规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规行为都变得不划算。  解决制度实施机制软化问题,就要健全制度安排的执行机构,制度执行的考核方式,以制度保证制度安排的有效实施,对违规者从严惩罚,使违规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充分发挥制度的震慑作用。  创新是地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应当从地税工作实际出发,在发展理论、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体制、发展动力、发展保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把思想观念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全力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毫不迟疑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