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构建体系 细化标准 提升绩效来源:丹阳市地税局作者:日期:2013-02-18字号[ 大 中 小 ]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以来,丹阳市地税局按照分类管理、管住大户、责任到人的原则,把税收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重点税源的管理上,积极探索重点税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实现了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的“双提升”。上半年,全市369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38881.04万元,同比增加10987.63万元,占税收入库总量的84.15%.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搭建重点税源管理平台  长期以来,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缺乏一套统一的、规范的监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该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广泛征求基层税务机关和征管一线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为重点税源监控搭建了系统的工作平台。  一是制定《丹阳市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重点税源户管理提出了总体要求,对重点税源户基本信息管理、税种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管理、系统维护管理、收入分析管理、宣传辅导管理、台帐档案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有效提升重点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制定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把上一纳税年度实际征收的地方各税税额在2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确定为重点税源户,纳入重点税源户管理范围。一方面,年初在征管系统和综合查询平台上对上述纳税人及时进行重点税源户认定,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申报纳税情况、发票购领情况、资产变动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另一方面定期填写《重点税源户管理台帐》,按月如实反映巡查走访和纳税评估情况,按户归集、整理、装订、分类编号,易寻便查。  三是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5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征管科及时转交相关分局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四是制定重点税源预警分析制度。重点税源管理岗通过预警分析平台中重点税源户纳税额横向、纵向、累计异常模块按季(季度终了后15日内)对所辖重点税源户本年度已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指标的本期数与上期数以及上年同期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税种差异超过10%(含)的重点税源户,及时转交税收管理员进行巡查走访,对巡查走访的重点税源户除按规定填制电子版本的《税收管理员巡查走访涉税信息采集表》外,还要及时填制《重点税源户管理台帐》。  二、完善组织,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为落实重点税源的管理责任,该局建立了“税收管理员——重点税源管理岗——分局长——市局职能科室”四级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按照《丹阳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丹阳市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  各分局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岗,具体负责本分局重点税源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税源的分析,通过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来反映本分局税源的潜力和征管质量,对发现异常的重点税源户及时安排巡查走访。在年度终了20日内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对今后的税收收入进行分析、预测,指导本单位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分局长是本单位重点税源管理的总负责人,按照市局要求抓好重点税源的组织管理工作,掌握重点税源总的变化趋势。分局长定点挂钩联系分局辖区内上年度纳税排名前5名的纳税人,定期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变化情况,及时帮助解决纳税人提出的有关税收问题,切实为纳税人服务。  市局各职能科室负责对税源管理体系进行业务指导,根据业务分工分别负责各自所需重点税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对不同部门需要的同一重点税源户的相关资料,由主管业务部门负责在相关部门间及时进行传递,不得多头布置,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共享。  两个层面、四级监控相互融合,形成监控管理的整体合力,为强化税源管理深度、提高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水平提供了保证。  三、分类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针对重点税源户的行业分布情况,该局将重点税源户分为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工商业三类,分别设置了适用于三个行业的重点税源管理台帐,并根据三个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税源监控指标,初步建立了以重点税源管理台帐为依托,以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的较为完善的重点税源分类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开展。分类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巡查走访的内容上。对重点税源户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巡查走访内容,按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工商业进行分类,将房产原值、土地使用面积、实收资本、平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税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应征税款、入库税款、欠缴税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列为共性事项;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项目情况、建筑安装企业的建筑项目情况、工商企业产品(商品)的产销存情况列为个性事项,分别在不同类型的重点税源管理台帐上予以反映,从而提高了巡查走访工作的针对性。二是体现在综合治税上。对工商业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国税部门征管信息共享,扩大对工商业重点税源户户籍数据、增值税开票数据、认定数据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国税部门的两税查补信息资源,为工商业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案源。对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房管处、建管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按月取得全市范围内的建筑、房地产项目的审批立项、开工情况,为税源监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通过与上述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比对,有效地实现了对建筑业、房地产重点税源户的全方位控管,提高了重点税源监控的效率。三是体现在重点税源户分析预测报告上。根据三个行业的特点设置了有针对性的税收收入分析指标,对已巡查走访的重点税源户,税收管理员逐户根据巡查走访获取的数据和行业分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填制《重点税源户分析反馈报告》。内容包括:(一)纳税人的本期情况分析,结合经营、生产工艺的周期、技术等行业特点,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二)纳税人的税源变化预测,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三)征管建议,提出对加强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四、强化考核,提升重点税源管理绩效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绩效,该局对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并在《丹阳市地方税务局规范化综合考核办法》和《丹阳市地税局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的考核内容和指标,明确了各级重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提高了重点税源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考核的依据是日常基础工作记录和抽查结果,考核的指标和内容包括: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以及分析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重点税源管理台帐记载的及时性与完整性、税负预警处理的及时性和实效性、税源预测的准确率、行业税负的分析力度、所管企业被稽查、审计、上级部门检查的补税情况等。市局和分局按照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责任人的重点税源监控质量等项目进行考核,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经济利益等挂钩,对责任人工作不到位的,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责任追究。上述考核措施的实行,充分调动了各级重点税源监控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