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来源:江西省地税局直属分局作者:李红忠 曾昭政日期:2013-02-21字号[ 大 中 小 ] 近期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在总结以往征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期逐步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法遵从度、纳税人满意度“两提高”和税收流失率、征纳成本“两降低”的目标。笔者在认真学习领会总局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如何推动我省地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谈几点初步的意见。 一、加深理解,统一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对深化征管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位,才能化为自觉的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地税干部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小改革的阻力,增强改革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永恒不变的是变化,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一方面,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活动日趋纷繁复杂,新的经济形式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手段,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也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征纳双方信息对称与地位平等,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因此,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将地税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刻理解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局提出了“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总体要求和“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这一要求和目标切合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我国税收征管现实,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总体要求中的五个方面既是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特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有侧重又互为整体,相互作用又互为支撑,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需要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合理规划,同步推进。从目标上看,其关键在于“一提高、一降低”,即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征纳成本,因为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是提高税法遵从度的内在要求,没有纳税人满意就很难实现纳税人的税法遵从,相反提高了征纳双方的遵从度,税务部门依法征税、依法行政,纳税人依法办税、依法纳税,满意度自然提高,税收流失率也自然降低;同时,在提高遵从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采取简化办税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创新办税方式、强化信息化支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征纳成本。 (三)正确对待改革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涉及面广,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还会带来与现有税收管理理念和征管模式的冲突,带来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必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和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妥善处理。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退缩,只有历经改革的阵痛,才能不断完善现有税收征管模式中不合理、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方面,整个税收征管工作才能焕发新的活力。要树立大局为重的整体理念,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个人得失,只有全局利益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不能因为改革过程中职务或岗位的调整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于反对改革、阻碍改革进程,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四)重视信息化在改革中的支撑作用。“科技是*9生产力。”当前,信息化应用已深入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此次总局明确提出要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就是要将“信息管税”的理念贯穿于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中,贯穿于征管改革的全过程。只有依靠信息化手段,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总局提出的“两提高、两降低”的改革目标。一方面,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流失率有赖于征管业务系统、纳税评估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软件规范业务流程,增强操作透明度来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促进税务机关的税法遵从,通过纳税评估和风险应对来增强对税收违法的震慑力,促进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减少税收流失;另一方面,提高纳税人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有赖于网上办税、批量扣税、网络发票、自助缴税、信息公开、服务热线等系统的建设,通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办税渠道和优质的涉税服务,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纳税成本,同时这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可以有效缓解前台工作人员压力,将一线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兵简事,有效压缩各项纳税服务费用开支,降低征税成本。 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事关税收工作的大局和未来。总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改革方向,但要将各项改革措施具体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一)加强部门沟通,提高工作执行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也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地税部门应高度重视,尽快成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领导小组,抽调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要树立改革的全局观,将改革的每一项工作融入到全局的行动中,上下级税务机关和内部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上下级联动、部门间互动,行动步调一致,全局一盘棋的高效工作格局,凝聚工作合力;同时,还要制定深化改革工作总体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将工作任务细化到部门,细化到责任人员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奖惩手段不断提高工作的执行力。 (二)夯实征管基础,提升管理质效。征管基础是整个税收工作的基石,也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征管质效的根基,没有坚实的征管基础,深化征管改革只能是空中楼阁。要围绕深化征管改革总体目标,认真总结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当前,一是要深入推进征管业务数据清理工作,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规范性,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并以数据清理工作为契机,制定出台相关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数据清理标准模板,形成保障数据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积极推动政府层面开展部门间数据交换,构建社会综合治税的良好环境。要使纳税评估、风险识别等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亟待我们加强外部数据交换,通过内、外部数据的分析比对来查找问题,形成纳税人信息的闭环管理机制。三是要强化税源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积极稳妥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选取部分县区在辖区内开展试点,将税源属地管理模式转变为分类分级管理,不断提升税源管理质效。 (三)导入风险理念,提高税法遵从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盯人”式的税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作需要,迫切要求我们改变工作思路,导入风险管理理念,切实把握税收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在制度设计上,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业务体系,形成一套能够满足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到应对处理再到绩效评估全过程管理需要的业务流程,保障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实施;要理顺征、评、管、查工作职责,构建一个各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税收管理体系。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加强内外部涉税数据采集,提高数据质量,为纳税评估和税收风险识别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纳税评估模型,加强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分析评估和风险识别。第三,建立税收风险应对机制,按照风险大小进行等级排序,分类应对。第四,要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果。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支撑作用。信息化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基本手段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根据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管税”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从硬件、网络、软件、数据、人才等五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应用软件建设。在现有征管业务系统等应用软件的基础上,推动政府部门间外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夯实数据基础,建立风险识别系统和风险流程管理平台,构建“信息管税”基础框架;不断优化完善网上办税系统和批量扣税模块,尽快推行电子缴税凭证,规划建设自助办税终端,选取部分行业适时开展网络发票系统建设和试点,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办税手段。第三,要加强业务技术融合。业务是技术服务的对象和目的,技术是加强税收管理的手段和支撑,只有做到两者高度融合,才能使得业务和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税收业务驱动,引导信息技术运用的理念,业务部门在完善业务需求时,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充分考虑技术实现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收业务的推动和变革作用,技术部门要主动了解掌握业务需求变化,以业务需要为主导开展技术规划和设计。通过业务和技术的双向互动,实现两者高度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实现“信息管税”的“双轮”驱动,共同推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1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