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地方税务局2008年1-9月份地税收入执行情况分析
江西省南昌市地方税务局2008年1-9月份地税收入执行情况分析来源:中国税网作者:日期:2008-12-11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以来,全市地税部门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全会和省、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依法治税为灵魂,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难题、挖掘潜力,克服了政策性、社会性等减收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地税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南昌推进新一轮更大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一、全市1-9月份地税收入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体情况 9月份,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4.5亿元,同比增收0.2亿元,增长4.6%。其中,地税收入4.18亿元,同比增收0.17亿元,增长4.3%。 截至9月底,全市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入库各项收入56.73亿元,同比增收9.35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52.95亿元,同比增收9.02亿元,增长20.5%,完成年度奋斗目标74亿元的71.6%,比时间进度慢了3.4个百分点。 (二)地税收入主要特点 盘点1-9月地税收入完成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前9个月地税收入单月增幅起伏变化较大,呈倒“W”型。波峰在3月和6月,增幅分别为45.6%和40.4%,波谷在1月、4月和9月,增幅分别为12.2%、51.%和4.4%。累计增幅自3月起较平稳,起伏不大。 2、地税收入规模继续扩大,地税收入总量和增量超2006年总量和增量。1-9月份,全市地税收入总量超2006年总量(45.4亿元)7.55亿元;收入增量超过2006年增收总额(7.7亿元)1.32亿元。 3、大部分征收单位增收。其中有8个征收单位超全市增幅分别为:新祺周局增长217.9%、高新区局增长30%、青云谱区局增长29.3%、直属分局增长28.2%、南昌县局增长25.1%、安义县局增长21.5%、经开区局增长23.4%和红谷滩区局增长20.9%。 4、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快于地税收入增长,税收贡献和增收贡献均较大。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实现30.59亿元,同比增收6.55亿元,增长27.2%,比地税收入增幅(20.5%)快6.7个百分点。 5、三大重点行业合计税收贡献下降明显。金融业税收比重提高,房地产业比重下降明显,建筑业比重小幅下降。三大行业税收合计入库30.94亿元,税收贡献率为58.4%,同比增收3.57亿元,增收贡献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下降40.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税收7.25亿元,税收贡献率为13.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同比增收2.27亿元,增长45.7%;房地产业税收13.95亿元,税收贡献率为26.3%,比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同比减收328万元,增长-0.2%;建筑业税收9.74亿元,税收贡献率为18.4%,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同比增收1.33亿元,增长15.9%。 6、股份公司、涉外企业、联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拉动地税收入快速增长。1-9月份,股份公司实现地税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收6.71亿元,增长29.1%;涉外企业实现地税收入5.35亿元,同比增收1.38亿元,增长34.9%;联营企业实现地税收入697万元,同比增收26万元,增长22.1%;私营企业实现地税收入8614万元,同比增收2390万元,增长38.4%。四类企业合计增收8.34亿元,增收贡献率高达92.5%。 7、城镇土地使用税增收贡献突出。由于我局认真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和各征收单位加强源泉控管进行逐户清理,按标准足额征收到位,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2.55亿元,同比增收2.2亿元,增长6.4倍,增收贡献率为24.4%,仅比营业税增收贡献率少4.4个百分点。 8、企业所得税平稳增长,政策性性减收尚未显现。1-9月份,全市累计完成企业所得税61411亿元,同比增长15.9%,增收0.84亿元。分行业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幅较大。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下,企业所得税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各征收单位加大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力度以及部分企业准备上市增收较大。 二、主要增减因素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地税收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日趋“从紧”,房地产业不景气,冰冻雪灾和地震灾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地税收入在去年同期增幅高达32.9%的基础上仍然增长20.5%。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的有利因素。 (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我局组织收入工作的领导力度和协调力度,全市每月召开调度会,每季召开分析会。全市的协税护税网络、社会综合治税能力和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全市经济较快发展,为地税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全市进入重点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全市以实施“3010”工程为抓手,一大批制造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列入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各项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增加,经济开发区、园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重点工程的有力监控,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为地方税收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资料显示: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3.25亿元,增长21.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4.21亿元,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57亿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资94373万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内资265.26亿元,增长5.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39.71亿元,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0元,增长13.1%。 (三)我局加强领导,制定征管措施办法,深挖潜力,全力以赴实现组织收入工作。 一是建立强化税收征管工作领导、机关处(室)挂点负责制。为进一步强化我市地税征管工作,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六个办法和我局的十个细则,顺利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我局实行了由市局领导及各处(室)挂点督导各县(区)局的税收征管工作制度。要求挂点同志每月深入挂点县、区三次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的动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成立了专门调研组,组织学习考察小组,积极“破解征管难题、挖掘征管潜力”,寻找收入突破口。一方面成立“破解征管难题、挖掘征管潜力”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局和相关企业,听取基层分局对组织收入的意见、建议;分析税源变化及影响,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组织考察小组,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强化税收征管方面的经验方法。8月份,我局组织考察小组,奔赴抚州和景德镇两市学习考察,9月份又派员赴合肥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交流学习,我局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的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找准薄弱环节,从管理上下功夫,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挖潜增收。 三是及时召开月度、季度收入会议,加强收入预测和调度,防止收入加速下滑。今年以来,为防止收入大起大落,各县(区)局每月召开月度收入分析会议,市局每季度召开季度分析会议,分析税收新政策和主要行业税收形势,全面预测税源状况,为落实省局、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多次召开全市地税收入工作会议,讨论了10个涉及五个业务处室的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现已制定并正具体抓落实。 四是各县(区)地方政府和各级地税部门形成合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强领导,多次召开财税工作会议,并成立了由县(区)委书记亲自挂帅,国税、地税、财政及其他相关单位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企业税费进行全面清理。以实行经费和收入挂钩激励机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等办法,协助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另一方面各县(区)地方政府及时协调。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企业改制等问题。 五是加大对全市重点工程的监控力度。目前此项工作已初步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全市西环线工程实现税收2115万元,其中营业税1950万元;城际铁路工程实现税收697万元,其中营业税666万元。 六是加强发票管理。全面推行有奖发票,强化以票控税,落实餐饮娱乐业暂行管理办法并加强新版假发票查处打击力度,餐饮业税收普遍增收。 七是认真落实税收政策。我局认真落实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政策和建筑材料资源税等税收政策。五个税种合计增收3亿元。 八是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全市共有8171人主动进行纳税申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61人,申报年所得额累计18.66亿元,应缴个税2.35亿元(除去日常缴纳个税2.31亿元,补缴个税入库达3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申报年所得额增长2141.06%,个税缴纳增长1309.78%。 九是加强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特别是确保重点企业的自核自缴工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税合并”后缺口。企业所得税保持了15.9%的增幅。 三、后三个月收入形势分析 1-9月份,全市地税部门加强了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组织收入工作抓落实,克服了去年基数大和各方面的减收因素的影响,地税收入增幅达20.5%,比预期要好。分析后3个月全市收入形势,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 (一)有利因素 1、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对地税收入工作加大了领导力度和协调力度,增强了我市地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的信心和全市社会综合治税的能力。 2、全市经济较快发展为地税收入增长奠定基础。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处高峰期,各项目加快开工,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地税收入增长。 3、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将带来一定的增长。新的土地使用税条例单位税额标准提高、征税范围扩大以及清理去年欠税,预计全市土地使用税增收2.4亿元。车船税提高了单位税额、扩大了征收范围,预计增收0.1亿元。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近期下发了有关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清算力度将会带来土地增值税的一定增长。 4、今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征管,规范管理,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有望提升税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地税收入稳定增长。如教育劳务,货物运输、委托国税临时户开票代征城建税,建筑材料的资源税征收到位、加强二手房非住宅的征管,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控力度车船税委托交通管理部门实现税警同步,全面推行有奖发票,强化以票控税等等。 (二)当前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地税收入基数过高,增收压力加大。2007年,全市地税收入高速增长,完成61.02亿元,同比增收15.6亿元,增长34.4%。今年主导行业房地产业不景气,1-9月份,房地产业税收减少0.2%,占收入比重为26.3%,比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2007年10-12月份,房地产业税收实现6.06亿元,同比增收2.24亿元,增长58.4%。由于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预计后三个月不可能达到去年的增幅。后三个月将面临更巨大税收增长压力。 2、非即期因素和非主体税种拉动收入增长作用明显,而主体税种的支撑作用减弱,将加大收入后续增长的压力 (1)非即期因素影响大。1-9月份,全市共清理非即期“两业”税收近8亿元。如剔除此因素,1-9月份地税收入与去年同期比仅增加1亿元。后三个月随着支柱产业的加速下滑,存量税收不多,收入增收压力将更大。 (2)主体税种的支撑作用减弱。主体税种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分别低于地税收入增幅9.5和4.6个百分点。而后三个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政策性减收将显现。 (3)非主体税种拉动作用明显。合计增收3.36亿元,增收贡献率高达37.3%,拉动地税收入增长7.1个百分点。 3、税收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继续扩大,增收因素作用减弱。 (1)税收政策减收因素影响继续扩大 一是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税率下调为25%(旧法为33%),明确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按季预缴政策。预计后三个月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减收将显现。 二是落实支持灾后重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16条和对四川地震灾区大力赈灾募捐支出在税前扣除等将一定程度影响我市地方税源。 三是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预计后三个月少个人所得税将减收。 (2)增收因素作用减弱 一是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提高和清理去年税收已在1-9月份基本征收到位,后三个月增收不大。 二是我市房地产、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预征清算政策执行基本到位。 四、后三个月组织收入采取的措施 1-9月份,我市地税收入增长平稳,综合分析形势,后三个月地税收入增收压力将更大。为此,全市地税部门要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采取切实有效的征管措施办法,根据各单位的收入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地税收入任务。 (一)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工作和联动机制。各单位要全面了解所辖税源状况,认真分析税收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预测分析工作,认真准确预测后三个月的收入数据,预测工作要责任落实到管理员,把握收入主动权。要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防止地税收入大起大落,确保地税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加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稽查检查工作力度,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税,确保收入质量。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要加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和税收质量的检查。 (三)强化征管,从管理上抓好收入。各单位要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力度,强化税款增收。继续开展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饮食娱乐服务业等行业的专项检查。加强工业园区税收的征管,进一步提升对地方小税种征收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抓大”的同时不“放小”,注重零散税收的征收管理。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