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市税务稽查局鲁科长率检查组至A公司检查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过程中鲁科长询问刚调到稽查局不久的小斌有没有遇到疑难问题或异常情况,小斌幽默地说了一句“平安无事”。由于检查前案头分析时,鲁科长已发现小斌分工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疑点,出于对年轻人培养的考虑,鲁科长没有将自己的分析直接告诉小斌,仅是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提示,请小斌先行认真检查,待后不仅要请小斌说出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回答究竟是如何排除一些疑点问题的。小斌深知这是鲁科长在锻炼自己,便加倍认真地投入了检查。小斌不仅将自己分析的疑点做了梳理,而且为了能够说明情况,还专门设计了一张大表格,对各疑点究竟是认定为问题还是予以排除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至鲁科长请小斌汇报检查情况时,小斌拿出了这张表格并请鲁科长审阅。鲁科长在仔细查看表格后,对小斌的认真给予了赞许,但发现表格中没有反映折旧方面存在的问题,于是,他请小斌详细回答对折旧计提检查的情况。小斌汇报说,他主要实施了四个方面的检查程序:一是仔细检查并确认了A公司对各类固定资产设定的折旧年限均不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残值率的预计也较为合理;二是对A公司累计折旧的总账、明细账及按固定资产类别分类汇总计提折旧的明细表进行了核对,完全一致;三是不仅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进行了检查,而且还特别仔细检查了A公司因更新改造和融资租入所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问题,均未见异常;四是对将折旧费用分配到各项成本、费用项目的合理性、正确性以及与前期分配方法是否一致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也未见异常。
小斌的回答让一般人听来觉得很有思路,而且还会认为检查的内容已相当全面,但鲁科长却听出了问题,在先从总体上肯定了小斌的检查思路,表扬了小斌对检查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后,鲁科长指出了小斌存在的两点问题:一是检查虽较为全面但针对性不强,未能突出检查重点,没有能抓住A公司在折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尽管A公司执行的是分类折旧法,但却是按照分大类的固定资产合计数计提折旧,而小斌也恰恰是按照此合计数检查折旧的计提情况,没有检查固定资产的三级明细账,这就很难发现合计数中包含的已超过折旧年限或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所以,小斌的检查方法存在严重缺陷。听到鲁科长的分析,小斌知道自己遗漏了对各项固定资产是否已超过折旧年限或已提足折旧情况的检查,便立马打开了A公司固定资产的三级明细账。但简单检查后却发现,三级明细账主要仅是记载了各项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部门、购入时间和价值等基本情况,A公司已有三年没有对每月计提折旧的情况进行序时登记,很显然,从该明细账一时还不能判断A公司对超过折旧年限或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为了查明情况,小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将三级明细账上登载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了合计,在确认合计数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完全一致后,小斌再将三级明细账上超过折旧年限及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专门进行了摘录和分类,并请A公司财务人员仔细核对,在进行了一些简单调整后,小斌终于查明了A公司对已超过折旧年限及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仍在计提折旧的情况,并计算出三年来A公司多提的折旧。
原来,A公司三年前就开始不登载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每月计提折旧的情况,也不将已超过折旧年限及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从分类别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合计数中扣除,这样造成三年来A公司分类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合计数一直虚增了这两部分金额,而由于A公司又一直按照该合计数对照相应的折旧率计提折旧,从而多计提了三年的折旧。那为什么会出现该情况呢?鲁科长在与A公司有关人员了解后得知:一是由于A公司财务人员早就看到了一些税务检查人员检查折旧时怕麻烦的弊端,往往不能深入和仔细检查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页,不对固定资产的三级明细账、明细汇总表及折旧计提情况进行必要的汇总和核对;二是一些税务征管人员对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的审核不严,对一些附表填写不完整、不正确的也能轻而易举通过审核关。
最终,A公司自然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和处罚。
分析
在日常会计核算和纳税实务中,一些企业为了偷逃税款,往往故意模糊账面核算情况,如要么对会计账目设置不全,要么不将账目登载齐全,使得检查人员看不到完整、清晰的账页和核算内容,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检查人员对相关问题的检查,而且也很容易忽悠一些业务不熟练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检查人员,上述案例中A公司利用不及时登载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来多提折旧就是一典型案例。在日常纳税检查实务中,一些检查人员往往不大关注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上登载的内容,常常仅是按固定资产总额(或分类合计额)来简单测算对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这就形成了一些检查人员的软肋,所以,检查人员一定要仔细检查一些未设置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或三级明细账登载不完整的企业,防止这些企业趁浑水之际多提折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