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事。会场之外,社会公众也会通过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积极参与讨论。从今年两会期间媒体报道及公众的反应来看,“减税”成了呼声较高的话题。不少代表认为,税负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客观上也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政协一号提案锁定“减税”
在本届两会上,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名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在这份提案中,提到的重要建议之一就是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在两会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微博上做了调查后,于2月28日在微博上写到:“在网友的两会建议中,‘企业减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多处竞争性领域,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提升、利润变薄、融资困难的情况下,生存变得日益困难。我将与《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签名提‘企业减税’的议案。”
3月1日,媒体又刊出了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的提案。李剑阁提出,中国应大幅度大范围减税,减税是体制改革、结构转型和廉政建设的当务之急,且力所能及。“社会财富多让个人自主支配,幸福指数更高。”这条消息在网上成为当日点击和评论“之最”。而在微博上,李剑阁的提议被转发了数千次,相关讨论也非常热烈。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跟帖说:限税才是*5的民生。企业家周祖军也认为,“按今年的环境和趋势,大幅度大范围减税真乃当务之急”。投资人薛蛮子、易凯资本CEO王冉等也纷纷留言支持。还有网友留言说:“这个提案可以代表我,投一票。”
而在今年3月4日召开的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也普遍认为,现在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包括经营成本高、税费负担重以及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因此,要在税费减免和解决融资问题上,给予小微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据介绍,四川省工商联此前调研了2900户小微企业后发现,小型企业基本上处于微利状态,2900多户企业总利润不到一个亿,对于其中的微型企业利润增长只有4%,但其总体成本费用增加很多,运营成本上升36.8%,财务成本上升了38.3%,应交税收增加了2.67倍。这些都远远大于其盈利。
支撑减税的条件已经具备
那么,如果要减税,目前形势下,条件是否已经具备了呢?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认为,目前,我国几项税收增长因素足够支撑结构性减税。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和税制结构并不完全同步。经济发展起来后,主要是服务业和制造业拉动GDP增长。农业对GDP增长拉动的贡献是逐步下降的。征税时,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营业税、增值税税负高;农业税负低。当经济增长10%,实际上,高税负行业增长的比率高于10%,低税负比率低于10%.这样,税收增长将比GDP增长速度要快。
其次,征收率的提高将使税收进一步增长。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的税收征管能力一直在提高,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一直在进步。比如,增值税的征收率从60%多增加到80%多。征收率提高意味着,税负并没有变但流失减少。
第三,税收增长跟投资、消费正相关。但和进出口负相关,这个因素在未来几年会起很大作用。他表示,外汇储备实际上也是税收储备。中国进口1美元征收的税,高于出口1美元退的税。去年中国出口大于进口,但进口税比出口多了3000亿元。现在政府鼓励进口,未来几年可能是顺差减少的趋势。“即使顺差不变,只要进出口同量增长,税收都会增长。”
因此,他认为,目前来看,上述几项税收增长因素支撑结构性减税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也呼吁,减税的同时应加大费改税力度。他表示,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提出费改税,但近几年力度较小。对企业来说,费和税都是成本负担。如果税收减少,但费用增加,企业负担仍然没有减少。“很多费都可以改成税。征费的对象和征税一样,若称为费,单独列一个账户去收,监督也有困难。”
除了条件问题,很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减税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银泰投资董事长沈国军在微博上建议:应该继续调高个税起征点,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全国人大代表、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的提议则更进一步,他建议国家像免除农业税那样彻底为小微企业免税,以帮助小微企业长远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甚至给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减税一万亿”!他在微博中提出:“呼吁两会决策减税一万亿,刺激创业,支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中等收入人口,减少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扩大消费。以此提高劳动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改善投资与消费比例,改变以出口和投资主导增长的局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消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增长。”
结构性减税应从六方面入手
在一片减税声中,全国政协委员、财税专家贾康3月1日也在微博上贴出了他打算在政协会议上发言的内容,标题为《以结构性减税为政策重点服务全局改善民生》。这一发言稿,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
贾康在文章中分析认为,虽然我国总体财政收入占GDP之比与国际比较不能认为已过高,但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本有支付能力的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低到几乎微不足道水平的问题,却是应当明确指出的显著缺陷,并且正在引发社会公众的“税收痛苦”感受,以及再分配机制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十分需要以低收入端、小微企业端、实体经济端等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配之以其它优化收入分配的举措,来回应公众关切和顺应民心,降低恩格尔系数较高的社会群体的税收痛苦,优化分配再分配,促进社会和谐。
但他也强调,减税确需统筹兼顾、考虑财政承受力。我国财政收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继改革开放前面十余年“放水养鱼”、“减税让利”、搞活企业、涵养财源之后进入收获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恢复性增长延续至今,财政实力随综合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而显著上升,2012年这一比重的名义指标有望升为22%左右,加上其它政府财力收入,全口径的宏观税负约达32%左右,因此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于作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前提下重点实施结构性减税,具备现实可行性。
贾康认为,2012年及今后几年结构性减税可考虑以下6个方面:
1.在进口环节适当地、有选择性地降低关税。今年财政部门已布置600多项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下调,有利于降低相关企业和消费者负担,应落地做细。
2.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已于去年秋天明确宣布,需在各地尽快形成实施细则,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3.上海今年1月1日先行先试的增值税扩围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可消除三产、建安、交通企业的重复征税因素鼓励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进而改进服务提振消费、转变方式惠及民生,应在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积极扩大覆盖面,直至最终对统一市场全覆盖。
4.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改项目和可界定的创新活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等,应积极适当匹配所得税抵减、增值税和营业税降低税率、相关融资支持的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
5.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的同时,清理、整顿相关的物流收费和降低其它实际负担,以利改进基本民生。
6.在个人所得税深化改革中,应创造条件结合“综合收入”和“家计扣除”等机制,针对培育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重要方针,体现更有力的结构性减税安排。
贾康同时指出,结构性减税并不代表我国税收改革任务的全部,资源税、房产税等方面的改革,很有必要得到统筹的规划设计,与诸种结构性减税措施良性结合相辅相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