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是每家企业不变的主题之一,但像星巴克、亚马逊这些名头响亮的跨国企业巨头,在某个国家广泛开展业务但竟然不缴税或缴税极少,听起来总是不太合理。这样的事情就在英国发生了。
资料显示,星巴克进入英国14年,在英国有700多家连锁店。过去13年,星巴克在英国的销售总额31亿英镑,但账面都做成了亏损,总共只缴纳860万英镑税款,而且近3年在英国没缴一分钱的公司税。对此,有网友惊呼:“大有才了!”而英国媒体及议会对星巴克的避税行为也表示了愤怒,不少英国民众在星巴克咖啡门店外定期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星巴克的避税行为。
据英国税务专家分析,星巴克公司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来逃避缴纳税款,包括收取专利和版权费,向英国分公司提供高息贷款和利用公司的供应链将利润转移,像变戏法似的让自己在英国产生的利润消失的无影无踪,聪明地避了税。更有媒体披露,其避税主要做法是:1.星巴克安排英国子公司支付荷兰子公司一笔不菲的“特许权使用费”,以使用星巴克名称和咖啡配方;2.英国子公司使用转移定价从瑞士子公司购买咖啡豆。
一石激起千层浪,星巴克税务问题的暴露让跨国企业税务问题成为众矢之的,英国社会开始关注和质疑英国涉外企业税收法规,并将矛头指向了其他类似的跨国企业。据当地媒体揭露,麦当劳、脸谱、谷歌、亚马逊和苹果公司等都有类似问题。与此同时,欧盟主要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国也均表示要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企业的避税行为。据悉,目前经合组织正对此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各国税收标准之间的差距,预计明年2月拿出研究报告,作为解决跨国企业转移利润、破坏企业税税基问题的*9步。
网友评论:
@许岱巍:“过去13年星巴克英国销售额达31亿英镑,但账面都做成亏损……”——太有才了!
@EagleInDesert:账面做的不错! 不管怎样,还是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房租贡献的。
@竹风堂主:你没有抓利人家的假帐把柄,那就是人家的本事,同时也是你们政府以及税法的愚蠢,政府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聪明起来。当然不支持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啊!
@初霜月的奏者:今天我走进星巴克,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按照价格减去增值税的钱付了帐。看他乐不乐意。
@王小川_Matlab:1. 公司是追求利益*5化的,合理避税非常可以理解; 2.找个好会计非常重要!3.没给政府钱不代表没有社会价值,公司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且对周围有一定辐射影响。4.顾客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承担“责任”。5.不要卖咖啡了,卖切糕吧!
@郭君平:星巴克中国连锁店是不是也做成亏损了呢?还有麦当劳,还有肯德基,还有还有……不要让洋人们到中国来闷声发大财,走的时候留点鸡的屁股给咱们。
@小鲨鱼lc:CFO不错,很能耐。CEO不太行。
@佟辛:成本中心,利润全留在美国了。许多中外合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在中国也是一样。成本全摊在中国,利润留在本国。我们一些大贸国企也一样,将利润留在境外公司。
@姜还是old的辣:都有这种套路,中国国企的美国分公司基本上亏损,账面上成本大于收入。
@螺蛳钳:1、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涉及源泉扣缴税(Withholding Tax)。因此,尽管英国星巴克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荷兰星巴克仍须就该特许权使用费向英国政府缴税。2、转移定价安排,应向英荷两国税务当局备案并获认可,否则存在遭受纳税调整的不确定性。
@i美股:有关公司避税的愤怒情绪已在欧洲和美国蔓延开来,原因是各国都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形势。在最近一次经济衰退周期中,许多公司一直都报称其财务业绩创下历史纪录,但这些公司所缴纳的税收却都很少。逃税避税行为每年给欧盟带来1万亿欧元的损失。
@俊记:想起前几年查转移定价的事,当时还专心学习了技术转让总协议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避税的利器啊。
@陈冬宏-:把总公司账做亏损享受政府优待,分公司注册独立法人并设立在海外地税较低的国家,把利润转移到分公司。合理跨国避税!
@坦率的天真A:经济不好,全球政府都在琢磨如何多收税,劫富但不一定济贫。
@爱因斯袒胸:没缴一分钱所得税不代表对当地经济没有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其他流通环节纳税增长。
@银子羽毛:好公司不能缺了好财务。
@黑_白_映画:星巴克要转型,周转资金是一个大问题。今年6月它用一亿美元收购了LA BOULANGE面包连锁店,其次,现在市面上的LOGO也逐渐去掉“COFFEE”字样,证明星巴克逐渐成为消费品公司。收购的脚步在慢慢进行着,你说,没钱怎么办。只能铤而走险。
@画个圈圈诅咒你ye:在星巴克喝东西从来没给过发票…在中国不知道逃了多少。
@万亮-草根金融:原来星巴克这样的大牌也这样搞,我还以为只有咱们的中小企业喜欢搞这一套呢。
@游走的sarah:几天以来,bbs不停的报道星巴克没给英国政府上税,当初你们政府想啥来的?为啥同意没税经营?星巴克给你们带来的工作机会,还有每个星巴克的租金。英国政府的老套,真是各种受不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