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DMA和ACCA科目数量
1.DMA:两级通关,精简路线
官方课程体系仅设DMA I和DMA II两级机考,每级100道客观题、150分钟,一年四次考季,支持单科报考或两级连报。
2.ACCA:十三门科目
ACCA采用“15门课程,通过13门即可”的框架,分“知识课程3门+技能课程6门+战略核心2门+选修2门”四阶段。
简言之,DMA用两门考试完成“财务+数字化”双重验证,ACCA则用十三门实现“会计+审计+税务+战略”全覆盖。科目数量差距显而易见,但多寡并非优劣,关键看个人时间与职业定位。
2、DMA和ACCA知识跨度
1.DMA:聚焦“技术+场景”
DMA I把成本核算、预算控制嫁接到RPA、大数据平台;DMA II则把资本预算、综合报告放进商业模式与组织绩效的真实场景。难点在于“跨学科融合”——既要懂财务逻辑,又要理解技术原理。
2.ACCA:层层递进,广度优先
F1–F9阶段夯实会计、审计、税法、财管基础;P阶段SBL、SBR要求站在战略高度解决复杂商业问题,选修课如AFM、APM更是对高阶财管与绩效管理的深度挖掘。
因此,DMA的“难”体现在知识融合速度,ACCA的“难”体现在科目纵深与全英文阅读写作量。
3、DMA和ACCA备考周期
1.DMA:6–10个月可完成
官方建议先完成60学时必修模块,再按“模块题—章节题—整卷模拟”三步走。零基础考生平均6–10个月可通关。
2.ACCA:2–4年常见
ACCA一年四考,每次最多报4门,官方限制每年通过上限8门;零基础考生通常需2–3年,在职考生因时间碎片化往往拖到4年左右。
若你急需一张“数字化+管理会计”双标签切入职场,DMA的短周期优势明显;若计划系统构建“财务全栈”能力并长期深耕,ACCA的纵深体系更具性价比。
数字化并不会让证书“贬值”,只会让它们的分工更清晰:DMA像一把“瑞士军刀”,快速切入数字财务场景;ACCA像一套“工具箱”,长期陪伴你从基层会计走向战略财务。与其纠结“谁多谁难”,不如先回答“我要在多长周期内达成什么职业目标”。把科目数量、知识跨度、备考周期三条线拉直,你就能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张通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