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预算系统开始自动生成预测、财务机器人接管对账流程,企业对“既懂财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迅速升温。数字化管理会计(DMA)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认证体系,成为不少财会人员关注的新赛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门考试到底处在什么难度区间?需要考几门?
DMA考试难度及科目数量
1、DMA考试难度级别
DMA共设两级,官方将其置于“中级+”水平——高于初级会计职称,低于CIMA战略级或CPA综合阶段。
•DMA I(一级)聚焦短期决策执行,内容涵盖基础财务管理、成本核算、预算控制与现金管理,适合具备初级会计知识或一年以上财务岗位经验者。
•DMA II(二级)侧重中期战略落地,涉及商业模式创新、资本投资决策、组织绩效管理与综合报告,需要考生能把财务模型放到业务场景里综合应用。
整体难度呈“螺旋式”上升:知识跨度大,但官方把内容切成“模块-章节-知识点”三级阶梯,只要按阶段推进,零基础考生也能在6–10个月内完成通关。
2、DMA考试科目和内容类别
很多国际证书动辄十几门,DMA却精简为两门:
1.DMA I:100道客观题,150分钟,机考,支持中英双语切换;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无主观问答。
2.DMA II:同样100题/150分钟,题型与语言选择保持一致,侧重案例化场景与综合分析。
官方每年开放3月、6月、9月、12月四次考试窗口,考生可自由预约,支持单科报考或两级连报,灵活性较高。
3、DMA考生考试适合类型
从历年考生反馈看,真正“吃力”的地方集中在三点:
1.知识融合——把传统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嫁接到RPA、大数据分析场景,需要理解技术原理而非死记名词。
2.计算量——DMA II的资本预算、敏感性分析涉及多步现金流折现,150分钟完成100题,对速度与准确率提出双重要求。
3.语言切换——虽然可全程选中文,但部分专业术语仍保留英文缩写,考生需提前熟悉双语题干,避免审题时间被压缩。
备考建议:先完成官方60学时必修模块,建立框架;再按“模块题→章节题→整卷模拟”的顺序刷题,最后用两套官方机考模拟卷压线冲刺,可显著降低考场不确定性。
DMA考试用两门客观题完成“财务+数字化”双重验证,难度处于“中级+”区间,既不会像初级证书那样过于基础,也不会像CPA综合阶段那样需要长篇论述。只要按阶段拆解目标,把财务逻辑与数字场景打通,6–10个月即可顺利拿证,为个人数字化职业路径打下扎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