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国民经济多个行业,实现的税收收入也大多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西宁市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推力,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力支持和推动我市第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增强我市城市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进三产兴市战略,促进地方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西宁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就业水平、增强经济实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力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第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挥税收职能和税收优惠扶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迅猛发展。
  一、西宁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西宁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6:53.36:43.08。一是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拉动GDP增长作用明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2亿元,贡献率为36%,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1.5%。二是服务业投资总量稳步增加,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完成投资240亿元,较上年增加47亿元,增长24.29%,占全省服务业投资的36.8%。三是服务业税收总额快速增长,贡献水平不断提高;三产实现地方税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5%。四是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对就业贡献显著增强。2011年未,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5.0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48.95%。
  从收入情况看,第三产业实现的税收收入在地方税收入占主导地位,所占份额连续四年都在60%以上,从2012年收入情况看,行业实现的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较高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金融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所占比例分别是:26.67%、14.95%、14.39%、13.37%、4.29%,房地产业发展较为迅猛,占据从税收收入的首要位置,金融业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西宁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三年地方税收入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2.22%、26.35%、30.6%,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
  (二)认真落实各项减免税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有关西部大开发、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残疾人就业、高校毕业生、新农村建设、科技型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从2009年-2012年四年内对第三产业减免税10.98亿元,从而有力推动了西宁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西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是房地产业、金融业。近年来国家投资力度加大,靠投资拉动,从收入角度看没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带来长远的、稳定的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咨询业、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步调不统一,致使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要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质效,必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剂。
  (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
  一是区域不均衡。目前西宁市现代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城西区和城中区,而城北区发展较为落后。同时,乡镇和农村服务业发展落后,导致第三产业难以实现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阻碍了向先进水平靠近的步伐。二是电信业、金融业、教育培训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行政干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民营资本进入受阻,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导致效率低下,而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都不利于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三)第三产业服务水平质量低
  总体来看,第三产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高技能、有创造力的员工,技术型人才缺失。这主要是观念上认识不清、教育培训缺乏和薪酬待遇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最终导致第三产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现行税制对第三产业政策影响
  (一)对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影响
  营业税政策规定,对托、幼、养老院、医疗服务以及学校等社会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对金融机构业务往来暂不征收营业税, 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从2012年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提高到月营业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500元。从2012年3月3日起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小微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24万元的限额扣减营业额。这些优惠政策涉及第三产业的多个行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改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但营业税政策存在不尽合理的方面,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不交叉,工业和商业企业征收增值税,服务业征收营业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中,除了批发和零售业、软件业征收增值税外,其他服务业都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征收范围过窄。营业税是按企业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全额征税。服务业中间流转环节多,每一道环节都征营业税,导致服务企业税负太高,也阻碍了专业化分工;另外由于2009年1月1日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购进的固定资产进行增值税抵扣,而对于缴纳营业税的服务性生产企业,是对其营业收入进行征税,不允许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增值税抵扣,这对于购入固定资产较多的服务行业会造成沉重的税收负担。
  (二)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影响
  主要有,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 以及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对创业投资企业从事需要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提高西宁城区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
  西宁城区已有一定的整体框架与发展基础,聚集了一批新兴企业,形成了一些优势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也为旅游业、文化体育业等相关产业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西宁要着眼于“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发挥辐射作用,围绕 “环湖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税源的“含金量”。
  (二)发挥消费对西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持久的动力之源,其商贸经济在市场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首位,刺激消费向多元化发展,拉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要进一步扩大“展销经济”影响,健全和完善商场、超市、专业店的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既方便消费者购物,改善消费环境,又能扩大城市就业范围。
  (三)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
  在积极落实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干预和垄断,在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制定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软件研发、技术开发和工业设计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的优惠力度。加大农村现代服务业的优惠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大第三产业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力度,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西宁市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