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科技创新指标统计结果已出炉,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强劲发展动力持续彰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998亿元、增长18%,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3亿元,增长17%,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速排名全国省会城市*9。
  高新技术产值“一马当先”,其他创新指标也令人倍感振奋,尤其是技术合同交易额等指标异军突起,总额和增速实现了新突破。据统计,去年全市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达138亿元,占GDP比重为2.96%。去年全市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1亿元,增长44%,其中80%以上属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2012年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19亿元,超2013年目标任务8亿元,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九,增速排名*9。这充分彰显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和“创新高地”爆发的强劲动力。高速增长的数据显示,合肥正日益成为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阵地。
  去年全年创新指标的攀升,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带动。如今,新兴产业已然成为合肥“创新引擎”持续发力的“加速器”。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增长源,按“谋划一批、转化一批、在建一批”的要求,梳理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库,实施110项科技攻关与产业化项目。新建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快速增长,2013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3户、总数达711户;新获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5户、总数达106户;新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2户、创新型企业99户,总数达1405户。
  “今年我们将继续为院所、企业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在市场成长与规模形成阶段,支持企业尽快产业化,降低生产成本;强化高端研发转化平台建设运行,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薄弱环节,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此外,将加快中科大先研院体制机制建设,力争上半年启动清华公共安全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建设,引入企业投资共建。
  据了解,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支持,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本。制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政策措施。强化金融资本作为创新要素市场导向关键力量;发挥合肥科技金融试点市的政策优势,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支持自主创新。
  文章来源:合肥市地方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