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目前情况来看,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建房产和新占用土地与日俱增,特别是“营改增”后,与土地相关税收无论是总额,还是所占比重大幅攀升,目前对土地相关税收的征管方式、监管手段远远落后于税收征管发展需求,不能全面、及时、系统地对税源监控。市局将晋宁县局确定为“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征管新模式建立的试点单位,该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经过八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斗,系统成功上线,并建立了完整、准确、动态的税源数据库。
 
  为构建完整、准确、动态税源数据库,该局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汇同国土、园区、住建、土储、规划、各乡镇(街道办)等16个部门合力搭建了土地信息、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立起部门间长效土地信息协作交换机制。
 
  二是成立业务需求小组。从各科室、分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以地控税、以税节地”业务需求讨论小组,根据征管需要,从如何实现地籍信息和税源信息的实时更新、查询统计、税源比对分析,建立土地各环节的税源数据库出发,组织编制业务需求,全程跟进“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管理系统软件开发。
 
  三是联合协作全面普查。成立土地税源普查小组,联合国土、住建、土储、规划等部门,对县辖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的土地房产信息进行收集清查,共收集、审核、加工的涉税资料26035份,其中纳税人提供资料17518份,从国土部门取得地籍信息3645条、土地二调信息3694条、土地出让信息315条、CAD图215幅,从工业园区获取未批先占用地信息343条、CAD图305幅。
 
  四是层层把关的严密审核机制。为确保土地相关信息入库后,所建立的税源数据库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和动态性,税收管理员将《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税源核实表》数据与纳税人报送的土地房产纸质资料逐项对照初审,确认初审通过的,让纳税人在税源核实表上签章确认后,将所有资料归集形成一户一档交分局长复审,复审结束后,将复审后的数据交由税政科、法规科、规费科组成的数据终审组进行终审,终审后生成税源数据库。
 
  税源数据库的建立,解决了多年来税源数据不对称的共性问题,有效将与土地相关的税收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优化了征管手段,实现了从“以户管税”向“以地控税”转变,创造性的构建了全新的税源监控体系,不仅通过查缺补漏,矫正了以往土地税源管理的偏差,更是规范了土地税源管理,勾勒出土地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蓝图。
 
  末了,高顿网校的小编为大家献上不同的心灵鸡汤:我们的生活都被琐事浪费掉了,简单点,再简单点。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