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实施以来,吉林省各级财政部门精心组织,不断健全完善培训机制,着力加强培训工作管理,六年累计培训人员15.2万人次,财政支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一、在培训组织上建立“四项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省财政成立了吉林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解决培训经费、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等工作。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按照省与市县7:3分担比例,将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三是建立师资保障。依托财政系统业务科室人员、财政干校老师、农经站专家、党校学校老师,建立稳定的师资培训力量。四是建立教材保障。统一订购使用国家编写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培训教材,编印《吉林省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问答》,免费发放给培训对象。
  二、在培训管理上建立“四个统一”机制。
  一是统一部署。将支农培训工作列入当年全省会计管理工作要点,并制定《全省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各级财政有序组织培训。二是统一规划。按照每年每个村培训人数不少于2人,3年轮训一次的培训规划,对全省9498个村,7万多村干部、村会计、代理记账机构人员和村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了培训。三是统一教材。培训全部使用国家编写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实务操作案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等10本教材。四是统一考核。依据《吉林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三、在培训实施上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培训组织到位。建立了县市财政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局长亲自抓,科室具体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工作宣传到位。在《吉林省会计网》上开辟专栏加强培训信息交流。充分利用电视专访、印发资料、政府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三是内容讲解到位。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广泛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组织观摩、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多种培训方式。四是跟踪服务到位。将支农培训规章制度、培训课件等相关资料放到吉林省会计网上供学员随时查阅学习。建立支农培训QQ工作群,加强学员间沟通交流。同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专访等形式,帮助农村财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