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逾52亿元

  2014年已过半,上半年,三河市围绕建设“三个河北”的奋斗目标和“创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整体定位,全力抓经济上项目优环境,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截至6月30日,三河市上半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523666万元,占年计划的55%,同比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7119万元,占年计划的58.8%,同比增长20.9%,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为完成既定任务,三河市坚持“六点”发力。抓好经济运行调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经济预测预警研判,及时分析研究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对弱项指标,组成专门班子,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赶超举措,努力遏制增速回落势头。加快对接京津步伐,争当推进协同发展的排头兵。三河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确保与京津对接的跨潮白河大桥、跨泃河大桥7月底开工建设;力争京秦第二高速三河段与京津对接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届时三河到北京市区的主要道路将由1条变为3条;力促北京轻轨M6线通燕郊工程和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过境三河工程下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通航机场下半年开工建设。同时,推进燕达医院尽快列入北京医保定点医院,加快与京津在产业协作、信息共享、人才交流、金融服务和医保社保等方面的紧密对接,努力实现互通相融、合作共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研究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35条政策、鼓励企业上市的具体办法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发挥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高科技发展基金等基金作用,扩建创业孵化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立足高端推进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提高园区的规模和层次,进一步增强对高端项目的吸附和承载能力。推进德系汽车配件工业园、欧洲工业展览展示中心两个国别“区中园”尽快开工建设,打造中外合作园区建设的典范。强化“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加快建设。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分包制度、定期调度会诊制度,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工作考核,确保各类项目全面加快建设、早日建成达效。高标准推进环境建设,增创跨越发展的新优势。大力开展植绿造林工作,加强生态水系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建设平原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幸福宜居城市,提升对企业、人才、资金的吸附能力。所有项目全部进入园区并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审批大厅,真正实现“一厅式”集中办公、“一站式”便民服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办实事,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洼地、服务高地。